陕西各地结婚彩礼大PK 陕北竟没夺魁
导读: 12月5日,在宝鸡陇县政府官网的政民互动版块,有人向政府办留言,呼吁政府引导抵制高价彩礼。和宝鸡相比,陕西其他地方的“彩礼”大概都是什么水平呢?
12月5日,在宝鸡陇县政府官网的政民互动版块,有人向政府办留言,呼吁政府引导抵制高价彩礼,还表示陇县好多人现在都是贷款娶媳妇,幸福感越来越低。和宝鸡相比,陕西其他地方的“彩礼”大概都是什么水平呢?
宝鸡:
流浪者3996:“陕西宝鸡市陇县李家河乡有个地方叫荒庄,一个女子彩礼18万6,要价19万,预付定金15万,结婚衣服、首饰、家具等还不算。这些下来也要好几万,人们都预计结个婚下来最少也得25万,这是卖女儿还是抢钱啊。如今社会女孩少了,好多男孩娶不到媳妇,你们要让那些男孩情何以堪啊。”
爱吼秦腔:“陇县山区娶媳妇费用,彩礼13万到17万,多数15万左右;县城买私人房15万左右(自己地基上开发的房子,连小产权都算不上),商品房25万左右;订婚各种费用约5千;结婚宴席1.5万左右,离娘钱、出门钱、过路钱、陪嫁钱……5千~1万不等。合计最少没有35万媳妇娶不进门。山区人均年毛收入不到3千。”
榆林:
榆林的小马今年新婚,她告诉华商网编辑,自己结婚时,男方家里给了10万元的现金,另外还有3万元用作购买金银首饰。“这在陕北算是中上水平吧。”小马说,她的同事结婚,男方有给16万8的,但彩礼钱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数字,而是跟双方家庭条件有关。
“如果家庭条件普通,也有给6万6、8万8的,陕北人比较图吉利,很多彩礼的数字都不是整数。”小马说,甚至更低一点的也有,比如3万、5万。
延安:
“一般是六位数,也有更多的,20万也正常。”家在延安的小王说,彩礼钱的多少要看结婚双方两家的具体情况,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但如果低于六位数,就有些“没面子”。
汉中:
“6万元是起步价,如果男方家庭条件好,那就得10万以上,主要还是得看丈母娘的意思。”一位网友通过网络询问彩礼钱大概是多少,有人这么回答道。这种带有“揶揄”意味的回答其实也道出了诸多网友的心声:彩礼猛于虎,“丈母娘经济”才是根本原因。
渭南:
网友“第二眼”说:“这个视双方家庭情况而言吧,没有统一标准,市区里面好像很少,农村很多,我朋友结婚,3000也有、6000也有、8000也有、1万也有,但是女方都陪嫁陪得很重,因为现在女儿也都是宝贝疙瘩,父母都陪得重!”
“这个都是随心的,没有统一标准。”“第二眼”表示,彩礼的多少其实仅仅能代表心意,和婚姻是否幸福无关。
而渭南网友“生命紫荆花”则发帖称,自己和男友准备结婚,对方家长却因为2万元的彩礼“拉下了脸”,说自己父母是在“卖姑娘”。“生命紫荆花”抱怨道:“我爸妈养我这么大,还不能要个彩礼钱,都以为姑娘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不用吃不用喝不用花钱?”
蓝田:
在西安工作的甄先生和女朋友都是蓝田人,目前正在筹划买房结婚。说起彩礼钱,甄先生颇为有些无奈:“在蓝田娶媳妇一般是3到5万元的彩礼,也有女方家长要到10万的。”对于甄先生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我之前在外地工作,去年才回到西安,事业刚起步,虽然跟女朋友感情很好,但是这笔彩礼钱对于我来说也算是一个大数目了。”甄先生说,由于还牵扯到买房的问题,彩礼钱就有些“捉襟见肘”,好在女方家长也算通情达理,“相信在这个问题上不会太难为人”。
西安:
“越是大城市,反倒彩礼的数额越小。”土生土长的西安人曹女士说,在西安结婚的彩礼钱大约是3到5万元,“但这只是个大概的数字,男方如果很有钱,给的数目很高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而家在西安,老公是陕北人,自己是陕南人的周女士则表示,自己结婚的时候,母亲压根就不准备要亲家的彩礼钱。“我妈说,她又不是在卖女儿。”但无奈周女士的老公家里坚持要给,周女士和母亲也就没有拒绝这一番美意。“最后不算婚纱照衣服以及项链首饰之类的,彩礼一共是8万,结了婚以后我就把钱给老公还房贷了。”周女士说。
小编调查发现,陕西各地结婚的彩礼钱从几千块到十几万不等,原本以“土豪”著称的陕北,却并不是彩礼钱最高的。而越是城镇化程度较差的地方,彩礼钱反倒较高。
有网友表示,这种以彩礼钱多少为衡量标准的婚姻,不一定能幸福。而相关方面的专家则表示,这种彩礼上的盲目攀比,折射出农村精神生活的匮乏和信仰的缺失,如果不加强引导,城乡将在经济、意识、文明等方面形成更大的鸿沟。
据了解,“彩礼”起源于西周,是传统“婚姻六礼”之一。由古至今,彩礼多少,大都视家境贫富而定,量力而行。和彩礼同时送的,还有“粘棉花”、石榴等,大都取双方从此沾亲带故、关系巩固等美好寓意。上世纪80年代,自由恋爱逐渐取代媒妁之言,加之人民生活普遍不富裕,“彩礼”一词一度从人们的脑海中消失。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彩礼及与之有关的婚礼习俗又逐渐被人们重新接纳。但这种“变了味的彩礼”,让中国的传统民俗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古代人怎么结婚:
现代人结婚有如此之多的环节,那么,古人结婚都有哪些环节呢?大家看古装影视剧,常发现女主角有这样的台词,“我是你三媒六聘迎娶来的”。
什么是“三媒六聘”呢?“三媒”指男方的媒人、女方的媒人、为双方牵线搭桥的中间媒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便是“六聘”。这便是由周礼演化来的“三媒六聘”,对中国婚礼影响深远。
这种礼俗源于周礼中的婚礼,从男方到女方家提亲开始,就有一系列详实甚至烦琐的规定。当然,这些规定也体现了男女双方的互相尊重。
纳采
男方看中了哪家的姑娘,就会请媒人去女方家告知提亲之意,女方如果答应,男方就会派使者送上礼品。这礼品不是现代人常送的红包、礼金,而是雁。西周时期“雁”与“燕”相通,是一种类似于现在像大鹅的动物。
“燕”在周人看来,是一种美好、吉祥的动物,是女性的象征。《诗经》中有一首国君送别妹妹出嫁的诗《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子之于归,远送于野……”可见“燕”是与出嫁有关的,更与美丽、高贵的女性有关。
男方送雁给女方,也表示着对女方的尊重。如果女方的父亲接受礼品,就称为“纳采”。这是婚礼的第一步。
问名
如何问?怎么问?这是很有讲究的。男方使者纳采后离开女方家,但是却不能走远,只在门口徘徊。女方代表要询问“您还有什么事吗?”男方使者要再次送上一只雁,回答还需问清楚姑娘的姓氏名字。得到允许后,男方使者才能再次进门,向姑娘的父亲请教。
纳吉、纳征
男方知道女方的姓名后,便占卜于宗庙,得到吉兆,就再派使者带上雁,以及五匹帛、两张鹿皮,去通知女方家。这次带的礼物便是聘礼,相当于现在的“彩礼”。
男方的这一行为被称为“纳吉”,女方接收礼物的行为称为“纳征”。
“纳征”,有证明男女双方已达成约定的意思。作为“彩礼”的雁、帛、鹿皮,虽然昂贵,但它们的内在意义更为重要。
请期
男方卜得成婚的吉日,派使者再执雁告知女方同意。
亲迎
新郎带一只雁作为礼物,乘坐黑色的车,还有两辆随从的车,一起向新娘家出发。新娘先登上新郎黑色的车,由新郎驱动车轮转三圈,再交给车夫驾驶。然后,新娘坐随从的车,新郎坐黑色车先回,在自家门口迎候。
与大红轿子不同,西周人用黑色的车迎娶新娘,这是因为周人不仅认为结婚是一件热闹事,更是一件庄重的事,用黑色更妥当。而新郎驱动车轮转三圈,也是男权时代男子掌舵,女子“出嫁随夫”的象征。
迎回了新娘,便是拜祭等仪式,随后就是入洞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