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科技创新之“无人机”行动

05.12.2016  17:07

  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激发广大党员和职工的科技创新活力,共产党员杨海峰同志率先将大疆精灵4无人机投放到生产科研上。无人机最大的优点就是高精度、高质量、快速获取研究区现场拍下的清晰影像资料,以全新的视角,展现给工程技术人员,为后续的勘测、设计、施工等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近日,无人机在电勘院所承接的天地源.悦熙广场项目上进行第一次试飞工作,在短短几分钟内,整个场地情况尽收眼底,各个位置地形清晰可见,对项目的进展带来了很大突破和便捷。以往的现场工作需要技术人员实际爬山涉水进行勘测,但总有一些仅凭人力无法勘测到的地方,无人机的投入使用后,视频传输距离最远可达 5 公里,它通过独立的移动设备实时查看拍摄对象。 新一代无人机视觉定位系统,能实现定高、定位、悬停,通过实时地图随时掌握,在勘测、设计、施工以及检测、监测领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度,而且更加安全高效。为电勘院生产科研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无人机在空中俯瞰研究区现场全貌,使得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现场动态管理更加具有针对性。而且所有的影像资料均能得到及时保存。省时省力,工作便捷,精度更高。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杨海峰同志围绕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学习教育与科技工作深度融合,使学习教育既全面贯彻中央、省委要求,又充分体现生产和科技工作特色。
  此次“无人机” 行动,是电勘院生产和科技工作的又一重大突破,共产党员杨海峰同志为电勘院广大党员和科技工作者做出了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表率!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