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壳”还要缠绕餐盘到何时?

16.10.2014  13:17

凉皮,还能不能吃?尤其是,记者在宝鸡吃过在当地赫赫有名的“小孟华”凉皮后,3人尿检呈阳性的结果,想必会让爱吃凉皮的人们心里很是七上八下。

这样一个结果,当然不能否定凉皮市场的整体局面,但是,“一只老鼠害了一锅汤”的局面,却也让人无比腻歪。“小孟华”被初步检测出含有吗啡成分,从另一个侧面再次说明,坊间传闻已久的,个别不法商人,在餐饮中非法添加罂粟壳等物品,并不仅仅是传说。

要知道,司法部门明确“将罂粟壳当食品调料买卖是贩毒行为”并给予严厉打击,但是,此前吴起一位刘先生因为吃了一碗凉皮而搭送“看守所15日游”,“被吸 毒”的遭遇又结结实实地反证着传言,餐饮界从未远离罂粟壳的魅影。进而,罂粟壳从哪里来,这个交易市场有多大,哪些人抑或哪些个行业的人员参与其间,凡此 种种,监管部门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宝鸡“小孟华”凉皮店员工爆料“配料都是老板一人制作,从来秘不示人”,宝鸡警方也根据员工反映检查了存放的配料。可以说,凉皮店员工的这种举报,某种意 义上,正是公众的困惑和不安所在——人们确实想知道,凉皮配料究竟都是些啥?那些传说中的不该有的原料到底有没有?那些非法添加的东西,究竟源自何方?为 什么罂粟壳这种被严厉管制的非法添加物,可以堂而皇之地流入到人们的餐盘中?

尽管记者试吃的结果,有某种偶然性,但是,试吃“吃出问题”的结果,也在提醒着监管部门,不能再这样放纵罂粟壳这样的东西了。在未来的日子里,有必要进行 一次全面的排查,一则要彻底斩断罂粟壳的流通渠道,让其丧失流通的可能;二则要不定期对餐饮行业进行抽检,最大程度地杜绝餐饮行业为非作歹的可能。第三, 需要依照法律,严厉惩处一切敢于作奸犯科者。

而就在凉皮爆出前脚涉毒之时,这两天神木同样发生了一件神奇故事,羊杂碎里也添加了罂粟壳。一个接一个涉毒,可以说,食品非法添加,确实是以公众并不知情 的程度存在着,这其中的潜在风险不言而喻,任其不管不顾,注定贻害无穷。所以,持之以恒地严加整肃,只能是唯一的出路与选择。毕竟,我们不能将食品安全的 希望,寄托到媒体或个人这种偶然性极强的自我检测上,说到底,食品安全的秩序,还得依靠监管部门来维护。

吴起那家凉皮店老板已被拘留,神木那家羊杂碎店也受到查处,但在某种意义上,个案查处的背后,是对食品安全秩序的一次有力维护,也是行业涉毒现实的一次公 开举证。但是,联系此前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罂粟壳非法添加案例,便会发现,这场有关食品安全的战役,注定只能是一场“持久战”,对此,各地的监管部门应当 有足够的认识。

舌尖上的中国,应该是美味与安全的,而不应时不时地被苏丹红、地沟油、罂粟壳这样的东西骚扰。凉皮好吃,但在好吃的凉皮背后,必须要有足够的制度设计,来捍卫它的美味与口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句话,不应是一句挂在墙上的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