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特产在网上销售如何 改变模式多元化销售

07.11.2014  09:58

    宝鸡的刘宏斌从事猕猴桃批发已有20多年,今年4月,看到有不少网店销售猕猴桃,他也将自己的猕猴桃产品放在网上卖,但两个月下来,一盒都没卖出去。昨日他来到农高会参加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希望可以从业内高手那里学到经营网店的“窍门”。

    农高会“电商兴农”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昨日下午在武功县举行,邀请网络营销专家进行电子商务理论和实践培训,吸引了不少想把农产品、陕西特产通过网络销售的农民朋友参加。

     农产品滞销咋解决?改变模式 多元化销售

    30岁出头的陈卫锋给参加培训的人讲了自己的经验。他去年和朋友合作专门销售陕西特产。“以前虽然也有网店,但销量不是特别好,每月只有15个团购订单,月销售不足2000元。”陈卫锋分析,这是因为居民对土特产的网购消费习惯还没养成,另一方面受限于生鲜产品的配送半径,所以销量不佳。

    如何才能将农特产品销售到更远的地方?“改变模式,两条腿走路。”这是陈卫锋做出的尝试。“我的家乡周至盛产猕猴桃,我创立了一个品牌做猕猴桃的延伸产品,将精细化包装的猕猴桃干、猕猴桃饮料等推向全国。”最近,他刚刚创办了一家陕西农业特产公司,通过电商方式销售,生意还不错。

    农民试水电商需要注意什么?陈卫锋认为,首先需要转变思维,接纳网上消费。其次,不仅要有技术层面的认识,也要有产品转换的意识。最后,就是要有品质提升的意识。

    陈卫锋说,“丝绸之路经济带意味着产品的销售和竞争半径更大,这就需要将产品打造成为‘地理标志性产品’,另外还要掌握如微博、微信营销等手段,还有要注重培养团队的专业性,在物流配送时,要有相应的‘产品可追溯系统’,从产品的播种到产品的配送都可以查询到。

     把小卖部设置成网店 帮村民集中销售农产品

    “将村子里的小卖部设置成网店,拉网线、安置电脑,提供上网服务,农产品就可以从这里走出去。”正在武功县推广“智慧乡村”的耿巍也介绍了自己的经验。

    和耿巍一样在开发“智慧乡村”的李春望是一名80后,他所经营的美农网络农产品配送,目前在淘宝、京东等平台上销售,“每天近八千订单中,近半是通过移动APP购买的。

    “农民都是分散做生产,假设一个农民每年能生产100斤农产品,我们将几个村子同样生产这种农产品的农民集合起来,就可以拿到一个很大的量。”李春望说,将这些农产品收集起来,为农民提供统一质检标准和精细化包装,集合起来就变成了生产力。

    耿巍和李春望介绍,他们在武功试点的二三十家“智慧乡村”小店销售都不错,有些小店每周可达到两三千元的销售额,农民非常高兴,未来还将努力覆盖到每一个乡村。

     >>业内建议

    没触过网 不要盲目从事电商

    “陕西蜂蜜哥”侯晓辉曾从事网站运营管理,去年他离开网站变成一个“新农人”。侯晓辉说,“最好的槐花蜜在秦岭,我的愿望就是将陕西的蜂蜜送到需要蜂蜜的地方去。

    侯晓辉说,目前,他的蜂蜜通过淘宝销售三分之一,其他网站销售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为线下销售,由于农民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品质意识,所以农商是一个亟待规范化的行业。

    “不是所有的农民都适合做农业电商。”侯晓辉建议,没触过网的人不要盲目从事农业电商,“要懂得这个行业以及触网的一些要求,才可以来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