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小"网格"惠及大民生—陕西探索城市气象防灾减灾 “咸阳模式”

28.11.2014  14:07

大妈,今天预报有小雨,您出门还是带把伞吧!”10月11日一大早,家住咸阳市秦都区渭阳西路七里铺社区的王秀梅大妈刚出家门要去买菜就碰到了来社区走访的“格格”。这个“格格”是谁呢,是指古代娇滴滴的公主吗?其实“格格”指的是社区网格管理员们,居民们亲切的称他们为“格格”。如今,“格格”们又多了一项新的职责——气象信息员。

董迎宾是七里铺社区的一名“格格”,每天一上班,他就会到自己的“辖区”转一转。以前看到老人提水、浇花,他就过去帮一把,看到有居民正在修剪花草,就过去帮帮忙。自从成为了气象信息员后,他在给大家帮忙的时候也不忘聊聊天气,嘘寒问暖。

7月22日22时12分,董迎宾收到了气象部门发来的雷电黄色预警信号,他立刻通过手机向所管辖社区的所有工作人员转发了雷电预警消息,并要求要采取雷电防御的相关措施。短信通知之后,他急忙打开电脑登录了渭西办网格化管理系统,凭借平时的工作经验,他在社区居民数据库调阅了一些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独居留守儿童和单亲妈妈的基本信息后,又逐一对这些重点防御家庭户的防御事宜向相关网格管理员进行了安排。紧张的十几分钟过去了,本来想喘口气的他,突然想到住在自己家不远的寇玉珠大妈,因为子女远在外地工作,她常年和老伴儿独居。没容他思考,就匆匆往寇大妈家里赶。敲开寇大妈家的门儿后,寇大妈的老伴儿正打算洗澡,他立即向老两口说明雷雨天气不能洗澡,并把在家打印好的预警发布单给老两口念开来。随后,他环顾了一下房间,大妈家的电热水器和电视都还开着呢,他连忙拔掉了电器插头。

三天之后,董迎宾在社区碰到了买菜回来的寇大妈,大妈抓住他的手说:“小董啊,那天晚上多亏了你。我看咸阳新闻,那天晚上,有个小区的好几户家里的电器都击坏了,你说那雷电就那么厉害,幸亏你来了!

用我掌握到的第一手的气象信息来帮助大家,让居民更方便、开心,我也更舒心、高兴。”看起来零零碎碎的小事,他却总是乐此不疲,对于自己的“额外”工作他也毫无怨言。

在七里铺社区,像董迎宾一样的社区网管管理员一共有6名,每人负责500户家庭。“社区组建了由网格服务中心主任、网格管理员、网格督导员、网格信息员等组成的管理服务团队,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老党员、治安联防员、物业公司工作人员、环卫工人和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居民群众共同为辖区公众提供了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 渭阳西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何颖告诉记者。如今这个服务团队已经被气象部门“收编”,气象信息员的队伍更加壮大。

目前,气象部门在渭阳西路街道办事处建成气象工作站1个,以七里铺社区作为试点,建成社区气象信息服务站1个,安装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1套,气象文化长廊1个,建立了6个气象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单元,实行“1+1+6+M”网格管理工作模式,即1个分管理领导,1个气象协理员,6个气象网格管理员,M个气象信息员,社区居民自愿参与,实现了无缝覆盖的网格化气象防灾减灾和“家门口”的气象便民服务。

利用社区‘格格’人力资源,架起社区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管理新桥梁,实现了气象部门的单项防灾减灾逐步向社会的综合防灾减灾转变。”陕西省气象局局长李良序告诉记者。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城市气象灾害呈现出脆弱性、连锁性和高影响性的特征,城镇化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更好地服务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七里铺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与气象部门想建成的“符合城市特征、满足民生需求,服务产品多样、提供方式多元、服务网络健全、覆盖领域广泛的城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设想不谋而合。于是, 气象部门分利用渭阳西路街道办事处“有人、有平台”的资源优势,与其联合共建气象防灾减灾网格化管理工作平台,建立网格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在网格化管理系统中添加气象服务模块,将气象防灾防灾充分融入到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当中,充分调动和发挥社区及居民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的积极性,将气象防灾减灾有机地融入到社区网格化社会管理中。

渭阳西路街道办事处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得到了多方认可,每天都有许多团队从省内其他地市前来调研学习。 “咸阳气象局是我们探索城市气象服务与街道办事处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有益结合的第一站,这种‘咸阳模式’效益已经初步显现出来。”李良序告诉记者, “随着渭阳西路街道办事处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全省各地的推广应用,气象防灾减灾网格化服务也将随之在全省‘遍地开花’。”小“网格”将使气象服务真正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在突发天气灾害面前,一个个小网格将发挥出大力量,守护居民安居乐业。

(作者:闫靖靖 李兴涛 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