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召开北极合作大会 呼吁加强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与合作

02.09.2015  09:08

当地时间8月31日,美国主持的“北极合作大会”在阿拉斯加举行。美国总统奥巴马此前警告,全球气候变化已经给阿拉斯加地区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美国方面表示,召开这次会议是为了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北极气温升高对世界其它地区的影响以及人们所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并敦促相应国家加强在北极事务上的合作。

今年4月24日,美国接替加拿大,开始担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召开北极合作大会就是美国新官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出席会议的有北极理事会8国,也就是北极圈周围的8个国家,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美国国务卿克里在会议开幕式上说,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阿拉斯加的一些村庄已经被毁,当地居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别处生存。他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正以一种过去上万年都未曾有过的方式改变着这一地区的生活。如果国际社会不能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挑战,那么人们在这一地区看到的景象将成为整个世界的梦魇。

根据会议安排,奥巴马也将出席本次大会并发言,成为首位访问阿拉斯加州的在职总统。他在29日的白宫每周例行电视谈话中强调,美中两国在去年11月签署的有关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为世界做出了榜样,许多排放大国也制定了新的减排目标。美方希望这次会议能在年底的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之前进一步推动相关进展。因此,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应对将是本次会议的一个主要议题。除此之外,美方还希望在这次大会上商讨适应性规划以及相关各国在北极事务上的合作。

此次会前,能源开采和环境保护问题再度引起美国舆论热议。奥巴马也承认,虽然美国全力支持向清洁能源转型,但美国经济目前仍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就在前不久,他刚刚批准壳牌石油公司在美国控制的北极地区进行试验钻井。与此同时,有美国媒体称,俄罗斯已经对北极很大一块区域提出了资源开发的主张,一盘新的地缘政治“大棋”正在地球最北端展开。然而,这场能源争夺战还不是北极争夺战的全部。一些北极圈国家已经提出领土主张,将资源争夺升级到了领土主权争夺这一战略层面。随着北极冰川加速融化,这一水域有可能被开发成为欧亚、欧美之间最短、最便捷的水上运输要道。近年来,俄罗斯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都在这一地区多次举行军事演习,北极的战略地位也随之日益彰显。

中国于2013年5月成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对北极的开发和保护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此前表示,中国是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员,拥有相应的资源、技术和科研潜力,应该是俄罗斯北极事务的优先合作伙伴。他认为,俄罗斯与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合作不一定局限在北极理事会范围内,俄罗斯在其控制的北极地区内可同许多伙伴展开双边合作,中国是这些伙伴中最优先的一个。《阿拉斯加电讯新闻》此前也刊载了一篇由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北极安全项目主管斯莱顿和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教授布里格姆共同撰写的评论文章,呼吁美国扩大与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合作。文章指出,北欧国家和加拿大都与中国在北极地区开展合作,而且随着中国的崛起,其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也在迅速上升,美国应当将北极合作增加到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之下,利用今后两年担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的机会扩大同中国的双边及多边合作。两位学者认为,中美有责任也有机会合作,来确保北极地区将来的和平与安全,双方都应该在北极事务上更为积极主动。

(作者: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