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安全满意度超过90%背后的汗水

12.05.2015  13:03

日前, 陕西 公众安全感指数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西安群众安全满意度达90.79%,较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

如今走在古城西安,街上的警察多了、案子少了、大街小巷闪烁的巡逻警灯让人更有安全感了,这是西安市公安局落实中央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要求,以提升全警综合战斗力为总目标,精心构建“大防控、大刑侦、大服务”立体格局所取得的实践成效。

大防控:编织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

去年伊始,西安市公安局通过自主研发的社区警务工作平台,将派出所办理各类户口事项和居住证、开具户籍证明等七项业务下放到社区警务室,服务职能真正前移到群众家门口。这得益于西安市公安局通过派出所警务模式改革对勤务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和对警力的释放。

早在2013年下半年,西安市公安局就针对基层派出所普遍存在的职能泛化、警力不足和社区民警专职化不够等问题,将派出所勤务模式调整为“一室三队”,即指挥研判室、社区警务队、治安管理队、责任区刑警队,强力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巡逻民警专职化、刑侦民警专业化,使延续多年的“大推磨式”勤务模式向专业化方向“调转船头”。

此后不久,西安市公安局又在治安问题多发的街头布建了68个警务站,专司反恐处突、巡逻防控、接警处置三大任务,使基层派出所进一步形成“一站一室三队”的成熟结构。这些警务站与分布在全市居民社区的495个“家门口”派出所功能互补,解决了打击防范街头违法犯罪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强化了群众“居家、出行”两大平安,成为西安市公安局深化警务机制改革、编织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的又一力作。

加强巡逻减少盲区也是西安市公安局着力建设的重点项目。他们在全市构建起了动中备勤的街面巡逻防控格局,“”上有覆盖全市大街小巷的40个一级巡逻网格和101个二级巡逻网格;“线”上有覆盖重点区域和部位的20个常设、40个临时反恐应急点;“”上有环西安边际58个检查站为主体的“护城河”工程,各点线面的警力部署随着巡逻等级的提升相应增加,全市街面巡逻警力最高达到日均9000余人次。与此同时,西安市还建成视频监控网监控点位28万个,全市重点要害部位监控覆盖率达到100%。

据统计,去年西安市街面三类案件接报警总量同比下降3.9%、“双抢”案件同比下降15.2%、七类侵财性案件同比下降15%;创建“零发案”社区350个、村组1897个。

大刑侦:打磨侦查破案尖刀

群众看公安,主要看破案。去年以来,西安市公安局秉承“以专业队伍打击职业犯罪”的理念,继完成以“类案侦查”为主要内容的刑侦工作改革后,又先后开展三项工作:针对命案侦破,建立了以合成作战为核心的命案一体化作战机制,使全局8个单位命案侦破率达到100%;针对街头反扒,以打击团伙扒窃犯罪、地域性职业扒窃犯罪为重点,在全市警情高发区域建立了17个多警种合成作战的反扒工作站,仅在重大节日期间,就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38名;针对刑侦队伍建设,在全市建立了87个责任区刑警队,推动了基层刑侦步入专业化。

此外,还加大了较深层次的刑事信息化建设,利用指纹系统直接侦破案件581起、利用其他痕迹物证破案442起、利用DNA侦破案件867起、利用影像信息参与侦破案件近百起。

专业刑侦体系的构建有效推动了“五防五打五管控”工作和平安家园、2014秦剑等系列行动,西安警方全年破获刑事案件总数较上年提升12.2%、命案破案率达到97.99%,同比上升6.06%。

大服务:困难留自己方便给群众

去年是西安市公安局简政放权、改进作风力度最大的一年。随着6类25项、6类30项便民利民举措、出入境5项、交通管理21项便民措施的相继出台,西安警方在一年内累计出台89项举措。其中,下放市局管理权限28项,增设车管分所5个、出入境证照受理点16个,精减压缩户政业务、消防验收等办事流程22个,缩短办事时间30%以上,用实际行动践行“把方便留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的承诺。

西安市公安局还持续开展了“百千万”爱民走访实践活动,组织广大民警进社区、进村镇、进校园,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安于民。针对群众反映的处警速度慢等问题,研究出台八项改进措施,承诺三环以内10分钟、三环以外15分钟到达现场,并公开接受监督。全市民警共回访群众16万人次、单位1.5万家。

提升民警公平公正执法的能力,西安市公安局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工作,积极建立以法治方式预防惩治犯罪和以法治思维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机制,通过给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规范执法办案场所、实行网上办案、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执法人员责任追究制度,使执法活动在阳光下进行,并建立了警风警纪监督投诉中心和监督系统,24小时接处群众投诉和意见,确保每一起执法都公平公正,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