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的变化翻天覆地 我已经成为了一个老西安”

14.05.2019  12:10

  90岁高龄的蒋炳煌。

  -记者樊华文/图

  “1949年我20岁,那一年西安和平解放,随后迎来新中国诞生,心情特别激动,但当时的我怎么都想不到,70年的变化翻天覆地,2019年的今天我已经成为了一个老西安,并将在这里见证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近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家属院,记者采访了已到鲐背之年的西电原副校长蒋炳煌,听他回忆解放西安的故事和那些峥嵘的革命岁月。

  蒋老1929年1月出生于湖南湘阴,1945年5月参加革命,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之初,在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359旅南下支队工作,随后在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359旅参加了春季战役、陕中战役等,跟随部队一路解放了西安、咸阳、扶风、周至等地区;1951年6月在新疆独立骑兵师工作;1953年5月在新疆军区司令部工作;1954年11月后在张家口通信工程学院(西电前身)学习后留校工作,1981年1月任西电副校长,1989年12月离休。

  或许因为离休后长期发挥余热,担任家属楼支部书记等职务,并坚持读报、在电子产品上浏览新闻的原因,90岁高龄的蒋老鹤发童颜、思路清晰,能准确说出每一次战役的具体时间,能将毛主席诗词倒背如流。

  蒋老首先回忆了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我的家在湖南农村,1945年八路军南下到了湖南湖北,那个时候还有日本侵略者。沿着湘江边的县城,日本设有维持会、伪军;另外有青帮,青帮里面又分派,各个派又有武装,社会非常乱。我们小学老师是地下党员,他和南下的359旅联系上了,就建议我参军,要不然不是被拉到青帮去就可能被拉到伪军去。征得家里人同意后我在16岁就参加了八路军。

  在解放军所有部队中,359旅被称为最能走的部队。参军以后,蒋老在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杨支队做文书、宣传员。1945年8月份北返过了长江,调到359旅旅部报务训练班学习。“学习的这几个月,解放战争开始了,部队一直在打仗,我们只能一边走,一边利用休息时间学习。”蒋老回忆道,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部队开始突围。我们这些报务员毕业后就分散到部队各电台,我一直在359旅。6月的中原突围,蒋老记忆犹新,“6月25日中午,我们从河南开始走,到了9月底,才到达延安,历时3个多月。这3个多月可以说是最危险、最艰苦的时期,我们在行军过程中没洗过脚,没洗过澡、没换过衣服,背包都没有了。困难的时候,山上的坡陡没办法架电台,我们就清理出一小点平地,放上电台,和延安联系,和毛主席直接联系”。

  蒋老还回忆了当时西安能够和平解放的一件趣事。

  “当时国民党反动当局面临崩溃,胡宗南集团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我们从1948年冬到1949年春,在陕西韩城整训结束后,准备进军关中,1949年以前,西北部队因为比较穷,当地风沙也大,军装是灰颜色,华北部队的军装是黄颜色,可是我们当年发的夏装却是黄颜色,当西北野战军神速逼近西安时,胡宗南就认为是黄河对面的大批增援部队到了,他看势头不妙,坚守西安无望,立刻弃城而逃。”蒋老讲道,随后胡宗南把残缺不全的6个军撤退至咸阳、乾县、礼泉等地驻防,妄想沿川陕公路逃亡汉中。截至5月18日拂晓,国民党主要军政机关全部撤离西安,随后的5月20日,西安实现了和平解放。

  蒋老告诉记者,西安和平解放的消息让每个同志的内心都是“喜洋洋”的,但是没有时间庆祝,自己所在部队当时没有进西安而是在咸阳、三原一带构筑工事防止国民党反扑,局势稳定后又一路参加了荔北、扶眉等战役战斗,随后部队一路向西解放了宝鸡、兰州、西宁等。

  “我的人生经历分两段,前面一段是在部队,后面一段就是在西电,在西安。”蒋老说,因为一直是报务员、电台队长,解放后才有机会去张家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学习。1958年学校迁址西安,他也带着子女、家属从此定居西安。从1931年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时缴获一部电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了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到西电成为中国电子信息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中国雷达、信息论、密码学、电子对抗、微波天线等学科的发源地。蒋老说,在西安、在西电他一直坚持革命初心,坚守的精神就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

编辑:王晗璐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