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四项改革成果初显

13.02.2015  11:38
            2014年以来,耀州区教育体育局扎实部署,积极实施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高效课堂教学四项教育改革任务,目前已初显成果。             一是制订措施,积极实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 该局研究制订了《铜川市耀州区关于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方案》,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全部入学工作要求,结合电子学籍管理办法,健全科学、明晰、便利的义务教育入学制度,规范招生入学行为,提高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最大限度的让人民群众满意。在实施方案中,对全区的学区划分、入学对象、办理程序、监督机制及工作要求等提出了具体规定。实施方案从2014年6月起在耀州区教体局网站进行公示,广泛宣传,接受群众的监督。9月开学正式启动实施,目前运行情况良好,有效保障了全区义务教育儿童免试就近入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个别学校的大班额状况。             二是有步骤实施大学区管理制改革。 该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铜川市耀州区关于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试行)》,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大学区设置、大学区管理、大学区重点工作、大学区考核、实施步骤及具体要求等9个方面对全区实施大学区管理制改革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根据全区实际设置7个学区(小学4个,初中3个),实行学区长负责制,实施学区机构岗位管理,以先进管理理念、教育教学研究、优质教师资源、现代化设施设备等“四共享”为重点工作。制订了视导员、学区长,副学区长工作职责。改革工作从2014年9月起正式启动实施。先后组织召开了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工作推进会、大学区示范观摩教学、大学区质量检测等活动。各大学区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系列活动,有力促进了全区资源共享,逐步缩小了校际间差异。             三是全面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机制。 该局初步拟定了《铜川市耀州区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区符合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进行了全面摸底,全区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教师共348人。2014年秋季开学耀州区正式启动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全区参与支教交流的教师共50人。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形式:首先全区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在全区开展城镇学校到农村学校、城区优质学校到薄弱学校支教交流活动。参加交流的教师人事关系、工资关系保留在原学校,由原学校和任教学校共同做好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其次,大学区内学校校长教师对口交流。结合“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按照学校所在区域和资源互补原则将全区33所小学分为四个大学区,9所初中学校分为三个大学区。在学区内建立校际交流带动帮扶机制,加大学区内教师、校长交流和轮岗力度,实现教师队伍双向有序流动,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和学科结构。其三,乡镇(街道)内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各乡镇(街道)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切实有效的教师支教交流方案,有18名中心小学教师到周边薄弱学校支教交流,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对轮岗交流中表现优秀的教师予以奖励,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             四是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区教研室结合实际,制订了耀州区“以学定教”高效课堂实验研究的文件,印发全区各中小学,在全区推进“以学定教”高效课堂。对教育专干、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分层次培训,使广大教师接受了高效课堂的理念,并能自觉地在自己的课堂上实施。“高效课堂”以“先学后教”为核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做好“四步”(先学+展示+后教+练习),“六环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反馈+教师精讲+总结提升+当堂练习)模式。通过教师提供自学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单位时间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原有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结构和性质的变化,“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步凸显,取得了初步成效。9月该局又进一步细化了“以学定教”高效课堂的流程,制订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以学定教”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研究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模式,使高效课堂更具有针对性。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