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关注老区新气象:安塞如何靠“安塞腰鼓”脱贫

10.02.2016  10:18

    西部网讯 今天(2月9日)的央视《新闻联播》节目,在“小康全家福 一个不能少”系列报道中,以安塞县为例关注报道了陕北革命老区的发展。

    央视网消息(央视《新闻联播》栏目):

    每到春节,聚在一起的全家人,都会照张全家福,凝聚家的情感,蕴涵家的希望。小家连着大家,对于中国这个大家庭来说,也正在为一张全家福而努力,那就是小康全家福。习近平总书记说:“全面实现小康一个都不能少”。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如何落实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让全体人民在2020年都能走进这张小康全家福,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系列报道《小康全家福 一个不能少》,今天(2月9日)走进陕北革命老区安塞县。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农民王艺:“右手打鼓,左手甩出去甩直,还有你那个腿,一定要蹬直。

    记者:“在排练什么呀?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农民王艺:“现在正在排练我们安塞有个首届网络春晚。业余的,全是农民。

    这个乡土气息十足的春晚,所有演员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表演的节目也都是腰鼓、民歌等老区民俗。大家练得起劲儿,因为都知道,这台晚会,春节期间要上网,全国人民都有可能看到。

    这要放到以前,王艺是想都不敢想。因为往年这个时候,他最发愁了,哪还有心思演节目。

    王艺的家乡陕北,是全国最贫困的革命老区之一,自然条件恶劣,家里的几亩薄地很难有像样的收成。而父母常年有病,弟妹年龄又小,一家人只能靠他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

    为了让贫苦百姓尽早过上好日子,去年,安塞在精准扶贫上动起了脑筋,他们盯上了自己的优势资源,琢磨着发展特色产业。

    腰鼓虽说是安塞的传统民俗,可过去也只有逢年过节才打一打,没什么收入。如今听说打腰鼓有免费的正规培训,学成之后还有可能赚到钱,从小喜欢打腰鼓的王艺也跟着报了名。

    腰鼓培训第一批94个学员,有58个拿到了结业证书。打腰鼓讲究的是人多有气势,单枪匹马可没效果,为了帮助大伙儿闯市场,政府又一次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励志腰鼓艺术团。而各地发到安塞的演出邀请,当地优先推荐这些励志要脱贫的农民。

    腰鼓越打越好,王艺也能给人家做培训了。今年春节,赚了钱的王艺,把自家的窑洞重新粉刷了一下,心里还盘算着春节后要大干一场。

    王艺可能不知道,在全国,像他这样,生活在老区的贫困农民,还有两千多万。习近平总书记说:“老区在全国建小康的征程中,要同步前进,一个也不能少。扶贫、脱贫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准,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就在几天前,党中央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资金、项目等扶持政策将会重点向老区倾斜。

    这些天,沿河湾镇扶贫搬迁新村很热闹,不断有划入规划即将搬迁的贫困户来了解国家的好政策。为了让大伙儿的日子越过越好,安塞在精准扶贫中,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百姓进行移民搬迁。

    对于不少贫困户来说,过了这个年,他们就将离开几辈人生活的窑洞,搬到楼房里。大伙儿提议,在新房子前合个影,做个见证。

    【拓展阅读】

    陕北革命老区精准扶贫不拖后腿:全面同步奔小康

    作为革命老区的陕北延安、榆林两市,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贫困人口数量庞大。做好陕北的扶贫开发工作,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既是经济责任,也是政治责任。 >>>详细

    陕北革命老区精准扶贫不放空炮:精准发力扶真贫

    当我们行走在延安这片土地上的时候,会惊异地发现,延安农村的确变样了,传统的窑洞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小洋楼、一排排设计新颖的平房,乡村都市化已经在这里显现了出来。 >>>详细

  陕北革命老区精准扶贫不留穷根:移民搬迁创新业

 陕西从2011年起举全省之力相继实施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以及洛河峡谷地带移民搬迁工程,为“穷陕北”造富。 >>>详细

进入论坛 字体设置 大 中 小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编辑: 钟莹 西部网内容微首页 网站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