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积极探索建立“133”职业卫生监管新模式

05.01.2015  09:10
 

  近日,省安监局下发专文,要求各市区结合实际,推广学习安康市职业卫生监管133模式,确保人民群众职业健康。

  近年来,安康市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结合工作实际,围绕“管用、管好、管到”的目标,探索出建立一套管理体系、成立三支监管队伍、健全三项工作机制的“133”职业卫生监管新模式。

  “建立一套管理体系”: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为总召集人,安监、卫生、人社、民政等部门和工会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专项分析研究、安排部署、监督检查职业卫生工作。二是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全市摸排的9大行业涉及职业病危害的3554人,按照分类分级、建档立卡和动态管理的方法,给职业病涉及单位和危害人群建“台账”、落“户口”,将监管责任落实到县区、到乡镇、到企业,形成网格化管理。三是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把职业卫生工作纳入下达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实行与日常安全生产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建好三支监管队伍”:一是建立专业监管队伍。市县安监部门按照“先搭台子后迈步子”的模式,内部明确1名分管领导,增设职业卫生专管科室,调配2—3名专门人员,搭建起线性监管平台。二是建立乡镇协管队伍。要求各县区在各镇设立安监办、各村(社区)设立安全协管员。三是建立企业自管队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紧抓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负责人和安全管理员三个层次人员,组织开展职业卫生工作专题教育培训,提高企业自我管理水平。

  “健全三项工作机制”:一是建立联防机制。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落实、社会联防”的方式,将职业卫生宣传教育作为统一要求、硬性任务进行安排部署,深入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五进”工作,大力宣传职业卫生危害,着力形成“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浓厚氛围。二是建立联治机制。对新建项目,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凡职业卫生未经安监部门审核同意的,发改、国土、住建、规划、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一律不予审批;凡职业病防护设施未经安监部门验收合格的,一律不许投入生产使用,实现了源头管控、不留欠账、长远治理。三是建立联保机制。组织专门人员,督促企业依法与从业者签订劳动合同,推荐参加工伤保险,定期组织开展员工身体健康检查,保障职业病患者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解决有责任主体职业病患者救治问题。制定出台职业病诊治救助制度,建立职业病诊治救助基金,实行分类救助。做到了保障上跟进,覆盖上全面,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维护了社会稳定和谐。

  通过实施“133”管理模式,全市涉及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普遍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建立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11213万份,作业场所共设置职业病危害防治标准公告牌5490块、公告栏976个,救助治疗313人,职业卫生工作正在向精细化迈进。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