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目标怎么写?可以试试五个圈圈模型

29.12.2022  14:25

  近十来年随着分工的日益精细化及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及教育部门对职业规划的关注度持续升温。而职业规划的本质,就是在计划性和偶然性之间寻求一个契合点,其难度不言而喻。整个职业规划过程按步骤分解下来,依次是了解自己、发现自己、规划目标、付诸行动、检查修正,以此形成一个循环的PDCA飞轮,只有这个飞轮有效的转起来,才能确保所谓契合点的准确性。其中,大家往往最为关注的是职业目标的设定,而个人职业目标怎么写,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研究自己适合什么职位,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要是随意或顺其自然的制定一个错位的目标,很容易导致我们在不适配的赛道上浪费宝贵的光阴和年华。

  在有些职业规划设计分析中经常会提到,职业目标的设定应做到“择己所好”、“择机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今天我们看一下,在职业规划过程里,如何才能把这四个方法论结合到一起,做到融会贯通。为此特别分享了一个职业规划“五个圈圈”的模型理论,这五个圈圈分别是“所好”、“所长”、“所需”、“所利”、“所弃”。

  首先看一下,什么叫“择己所好”、“择机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顾名思义,“择己所好”是指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择机所长”是指选择自己擅长的工作,“择世所需”是指选择社会上需要的工作,“择己所利”是对自己有利的工作,或者说是能赚钱的工作。

  在做这四个维度的筛选之前,我们往往会忽略一点,那就是先排除“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即“所弃”。选择一份不喜欢的工作,所带来的“痛苦”,是难以用次数来衡量的,可以说是一辈子处于痛苦的状态,想在不喜欢的领域或工作上取得职业成就,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当今社会上,就我们的职业世界而言,有数不清的工作种类,不仅有保险、矿业、能源、餐饮、酒店、电讯、房地产、服务业、服装、公益机构、广告、航空、化学、医疗、保健、建筑、教育、培训、电脑、金属冶炼、警察、消防、军人、会计、美容、传媒、出版、木材、造纸、零售、批发、农业、旅游、司法、律师、体育、学术研究、演艺等大行业分类,还有行政、财务、人力、研发、生产、服务、客服、销售、市场等职能分类,每一个行业及职能分类下面还有更多的细分领域。

  那到底想从事什么行业、什么岗位,我们需要先进行“排除法”,把不喜欢的行业及岗位从考虑的范围里先行剔除,通通放到上图中“不想做的工作”中,其次再考虑其他四个圈圈的分析和选择,否则到最后很容易莫名其妙的选择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上图中,右侧是四个交叉的圈圈,我们需要通过自我诊断、第三方测评(MBTI / COAS等)深层次的剖析自我,其次收集社会环境、组织环境、家庭环境、组织环境等等各种外部信息,准确选定上图中四个圈相交的“五角星甜蜜区”职业目标。其中关于自我分析,最好还是通过第三方工具来测试,由于“当局者迷”,只通过自己的想法是很难准确捕捉自身的潜意识偏好的。

  假设没有马上找到C位的“五角星甜蜜区”的工作怎么办?那这种情况下,只能暂时选择三个圈相交的“1”、“2”、“3”、“4”区域工作,后续再择机进行调整。对此,有些朋友会问,职业规划都设计完了,如何进行调整?首先“1”、“2”、“3”、“4”区域的工作,可能会少了一些驱动维度,但是仍然属于次选的最佳方案,再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而且本文开头也提到,职业规划本身就是个计划性和偶然性的契合体,职业规划设计完成后,还需要根据时间的推移,不断的打磨和调整。下面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具体的演变逻辑。

  1、假设选择了一个“4”区域的工作——化工行业的营销管理工作,这个区域指的是“能做好的工作”、“能赚钱的工作”、“社会需要的工作”等三个圈圈相交的区域。虽说当下少了一个维度“想做的工作”,但是随着工作开展和个人投入,也会有所成就,随之而来的自我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也会促使我们对这份工作日益感兴趣,逐渐把“不想做的工作”转变为“想做的工作”,最终,让原处于“4”区域的这份工作变成“五角星甜蜜区”的工作。

  2、假设选择了一个“3”区域的工作——生物科技行业的研发岗位工作,这个区域指的是“想做的工作”、“能赚钱的工作”、“社会需要的工作”等三个圈圈相交的区域。虽说当下少了一个维度“能做好的工作”,但是随着工作开展和个人投入,不停地积累经验和教训,再加上持续的学习提升,逐渐把“做不好的工作”转变为“能做好的工作”,最终,让原处于“3”区域的这份工作变成“五角星甜蜜区”的工作。

  3、假设选择了一个“2”区域的工作——体制内的办公室管理工作,这个区域指的是“想做的工作”、“能做好的工作”、“社会需要的工作”等三个圈圈相交的区域。虽说当下少了一个维度“能赚钱的工作”,但是随着工作开展和个人投入,不停地沉淀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个人的职位角色和层级会得到提升,其收入回报也会随之增加,自然而然的把“赚不到钱的工作”转变为“能赚钱的工作”,最终,让原处于“2”区域的这份工作变成“五角星甜蜜区”的工作。

  假设选择了一个“1”区域的工作——机械行业的办公室秘书工作,这个区域指的是“想做的工作”、“能做好的工作”、“能赚钱的工作”等三个圈圈相交的区域。当下少了一个维度“社会需要的工作”,当然严格意义上说是没有一个工作岗位是社会不需要的,所以这里指的是社会主流需求没有那么急切的岗位,或者说是个人成就感普遍偏弱的岗位。随着工作开展和个人投入,坚持不懈的学习沉淀专业知识,个人的职位角色也有机会从办公室秘书转岗为人力资源、营销推广、市场分析、生产管理、客户关系等专业职能岗位,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成就感和自我尊重感也会得到进一步确认和提升,自然而然的能把“社会不急切需要的工作”转变为“社会需要的工作”,最终,让原处于“1”区域的这份工作变成“五角星甜蜜区”的工作。

  以上模型及分析,由倍塔塞司平台的主办方瀚仙贻(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光植先生分享,倍塔塞司平台的主要服务内容为职业倾向测评、专业倾向测评、职场问答交流等。倍塔塞司平台主要通过深度挖掘职业倾向分析,以创新的视角和维度,探索职涯本我,把脉职业锚点,提升职业匹配成功率,为大学生、高中生及职场人提供COAS职业倾向测评、COAS专业倾向测评、COAS职涯倾向测评等职业测评以及职场问答交流等线上服务。

  那倍塔塞司平台是怎么开发出来的呢?

  - 2018年10月,创始人李光植先生协同团队成员正式启动职业倾向评估模型及应用产品的研发工作。

  - 2019年9月,初步确定本土化职业倾向模型的研发逻辑及应用算法。

  - 2021年12月,经三年多的潜心研究,结合国内传统思维模式、心理学理论、人力资源理论及职业规划专业理论,成功开发出《四维职业倾向评估模型(Four-Dimensional Career Orientation Evaluation Model,缩写为4D-COEM)》及其应用测评产品《职业倾向评估系统(Career Orientation Assess System,缩写为COAS)》,并同步获得正式版权。

  - 2021年8月,正式启动职业测评产品的线上开发工作。

  - 2022年2月,倍塔塞司职业测评平台正式上线公测,同年9月,COAS系列产品全部上线。

  “倍塔塞司”为瀚仙贻自创英文单词“Betasess”的音译名称,“Betasess”由“Beta”和“Sess”组成,其中“Beta”代表第二个希腊字母“β(泛指测试)”,也是代表“Basic(基本)、Evolution(发展)、Talent(人才)、Analyse(分析)”,“Sess(Assess)”代表测评、评估,合并后的涵义指“以人才发展根源分析为主旨的职业测评平台”。

  瀚仙贻创始人李光植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职于三星集团中国本社、华润置地集团、香港路劲集团、正荣地产集团、东投集团等大型知名企业集团,具备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经验和职业辅导实操经验。据说,瀚仙贻团队坚守“用心呵护职业人生”的团队使命,除正在试运营中的倍塔塞司职业测评平台之外,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职业规划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给广大用户带来一系列崭新的、有趣的、实用的产品体验。

编辑:钱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