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首例DCD肺移植患者康复 公民捐器官成主源

16.07.2015  17:53

  中新网陕西新闻7月15日电 (记者 张一辰)随着公民自愿捐献已成为中国内地器官移植医疗的主要来源,心、肝、肾、肺等器官移植发展逐步接轨国际。15日,陕西省首例DCD(公民逝后器官捐献)肺移植患者康复出院,目前,中国每年实施肺移植100例左右。

  在内地,由于脑死亡尚未被法律认可,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多数是在心脏死亡的前提下进行。在捐献体系和制度建设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仍存较大的差距,近年来中国政府针对器官移植陆续出台新法规,促使其不断融入“国际标准”。

  据了解,此次接受DCD肺移植的患者胡某,今年41岁,陕西安康人,患者自19岁起从事矿下工作十余年,2007年被确诊为尘肺,之后多次发生气胸、肺部感染等病情。2015年6月3日,患者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肺移植手术,手术经过6小时成功完成。此次进行器官捐赠的是来自陕南农村因患胶质瘤去世的蒋先生,家人依照逝者生前意愿将其肝脏、肾脏、肺脏捐献。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付军科表示,迄今肺移植在中国开展较为缓慢,全国每年实施肺移植总数为100例左右,因其技术上相较肾移植、肝移植更为复杂,术后的管理相对庞杂,术后出现的问题也较繁多,例如该患者术后就曾出现肺部感染及心脏并发症等情况。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助理邹余粮告诉中新社记者,此次肺移植手术的成功在多学科联合诊治患者方面取得新成效,为全国复杂患者的救治提供了诊疗经验。近三年来,该院共完成DCD肝脏移植130余例、肾脏移植365例及肺移植1例,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器官移植医疗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透露,2014年全国共接受器官捐献近1700例,共计5000多个器官,其中约80%来自公民捐赠,中国已成为亚洲地区捐献率最高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器官移植国。(完)

                       (原题:陕西首例DCD肺移植患者康复 公民逝后器官捐献成主源)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