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能狂便少年 ——听蓝天野讲述烟雨平生
导读: 日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携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首都剧院举办了北京人艺元老、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回忆录《烟雨平生蓝天野》的分享会。
日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携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首都剧院举办了北京人艺元老、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回忆录《烟雨平生蓝天野》的分享会。人艺老艺术家郑榕、苏民、朱迅、吕中和濮存昕等到会助阵。
他是《封神榜》中仙风道骨的姜子牙,是《渴望》中温文儒雅的王子涛,是《茶馆》中丰神俊朗的秦二爷,是《家》中虚伪道学的冯乐山,更是《甲子园》中饱含家园之情的黄仿吾……这位在舞台上活跃至今的老艺术家,正应了曹禺《原野》里的一句话——大地是沉郁的,生命藏在里面。
老戏骨是这样炼成的
话剧与表演占据了这部回忆录的大部分篇幅。在对童年和家庭的简短回忆之后,蓝天野详尽回顾了自己成长与历练的过程。从参加进步戏剧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后文艺事业的建设;从在戏剧大家曹禺和焦菊隐的指引与熏陶下学习、钻研表演和导演艺术,到作为教师为北京人艺培养濮存昕、宋丹丹、梁冠华、王姬等一批实力派演员,字里行间融合了表演实践、创作心得与理论思考,真诚地向读者传递自己所感悟和积累的宝贵经验。蓝天野说:“我总认为,一个演员创造角色,不是从你接到这个剧本才开始准备,而是从你决心当演员那天就要开始的。”
“艺术创造,如果能做得更好一些,为什么不呢?”书的封底,两行字道出了蓝天野对演员使命的思考。这种思考促使他无论是在化装造型,还是在舞台表现上,都不遗余力地追求极致。他从记忆中撷取出一个个形象——老更夫“红鼻子”、俄国工匠库力金、工人尼尔、曾文清、秦二爷、董祀、呼韩邪、冯乐山、黄仿吾——生动地为读者再现了他塑造角色时的整个思考和从艺过程。
蓝天野说:“‘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这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名言。其实,那会儿也不是单冲着这种精神干的,就是很自然并由衷的兴趣,还真把这些‘小角色’‘龙套’当成个人物去创造。”
“我被戏打动了,止不住流泪!”
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蓝天野所在的中戏话剧团转入北京人艺,他也成为那里的第一批演员。2012年,蓝天野主演人艺60周年大戏《甲子园》,并宣布告别舞台。但此后,他的舞台情缘难了。老人艺那些戏、那些人,还有那些经历过的风雨,在蓝天野这一生中占据了极重的分量,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都令他跃跃欲试。《茶馆》的“秦二爷”,蓝天野演了几十年,近400场。“每演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回忆录中记载的诸多细节令那时的人想起那时的事。导演焦菊隐带着演员们走访老北京最富特色的角落,与老艺人们打交道,观察天桥形形色色的人物……
“我被戏打动了,止不住流泪!”每当演出结束后,蓝天野总能接到看过戏的朋友或不认识的观众打来的电话。
在人艺重排《关汉卿》时,焦菊隐点名要蓝天野做副导演。近距离的接触与交流,让蓝天野止不住感叹,焦菊隐为走出一条中国话剧的道路,实是苦心孤诣。此后,表演加导演的双重任务,使得蓝天野对表演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担当。
灵魂里的人戏合一
“他在《茶馆》中第一幕的出场,光彩照人,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任何人也达不到。北京人艺里头,能演《北京人》里曾家大少爷,蓝天野以他的文弱书生气质被称为江村以后的第二人。”90岁的老友郑榕在分享会上道出了自己对蓝天野的印象,“天野有着天生的书生形象,但是他从来不沉溺在表现自我之中,而是想方设法表现生活,创造人物形象。他从未脱离过群众。”
1949年,朱迅第一次上台演出就是与蓝天野合作,2012年,他出演的最后一个戏《甲子园》同样有这位老朋友相伴。65年,朱迅与蓝天野的情谊无与伦比。人艺60周年庆时,吕中跟蓝天野合作出演《甲子园》,“当时我还想,80多岁的老人,万一忘词了怎么办?结果我没想到,我在台上忘了词,天野老师一句词都没忘过。我当时感觉他真了不起。”谈起那次合作,吕中开玩笑地说:“天野老师您是不是‘附体’了,您怎么那么棒啊?”
《烟雨平生蓝天野》的第二作者、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副教授罗琦,20年前从屏幕上看过蓝天野在《封神榜》和《渴望》中塑造的形象。机缘巧合,2009年,罗琦应邀参与蓝天野的舞台艺术研究。在《勾勒舞台戏即诗》付梓之际,蓝天野向她发出邀请,请其合作撰写自己的回忆录。“四年的合作,天野老师循循善诱,把他的很多理念和想法分享给我。在这样的过程中,我逐渐地理解北京人艺为什么会成为国家级艺术殿堂。有这么多优秀的艺术家,用他们的灵魂,他们的心血,为他们崇高的理想,为他们奋斗的目标在努力,我非常感动。”罗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