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 宜君:特色产业引领脱贫路
本报通讯员周培生记者师念
“穷不兴产业穷根难除,富不壮产业富不长久。”近年来,宜君县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产业扶贫逐渐挑起了脱贫攻坚的“大梁”。
如今的宜君大地,优质有机稻、苹果、核桃、花椒、旅游、手工艺品……一个个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壮大,点亮了贫困户的致富希望。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2017年9月,雷塬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郭延红看到一片片黄土地上种植的都是零散低效的作物,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下定决心,好好利用这片沃土,让它长出财富来。”于是郭延红带着几名村民到韩城参观学习,大家一致认为花椒是个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好产业,而且适合他们当地发展。
项目签约、流转土地、农户入股……3个月的时间,雷塬综合服务中心产业扶贫从无到有。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保价收购,群众开始种植花椒树。现已建成洛河西岸千亩花椒基地,为洛河西岸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宜君各地因地制宜,狠抓本土特色产业,基本形成了“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为群众脱贫带来了新希望。
“我们这里土地富集,过去种玉米现在发展优质核桃,收益就大不相同了!”哭泉镇马前尧村村民孙小军说,2016年以来,他和其他村民响应县里号召,嫁接新品种优质核桃。一棵棵核桃树变成了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除了种核桃,宜君县最具特色的当属“怡君牌苹果”。2018年,全县苹果总面积已达到26.95万亩,挂果面积14.7万亩,产量18.6万吨,优果率84%以上,产值约6亿元,果区农民人均苹果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宜君县把产业扶贫作为“牛鼻子”工程来抓,推动特色扶贫产业工程呈现规模发展、示范带动的良好态势。
企业引领延长产业链
宜君的自然条件适合中药材种植,多年来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但是以前群众都是自己种,面积也比较小且分散,不成规模。2017年天士力医药集团以九寺村为中心逐步打造现代化中药产业园,目前面积已达到3500亩。
“我家26亩地全部流转给了种药材的,每亩地一年收入500元,一共收入1.3万元。土地流转给他们后,我们再给他们打工,我们老两口一天一个人100元,加上土地流转费,一年下来也能挣个三四万元。”雷塬综合服务中心九寺村村民张永生告诉记者。
“我们在九寺村流转了600多亩土地来种植药材,科学管理、科学种植,采用喷灌技术,可以浇地、喷药和施肥,节省了劳动力,也提高了效益。”九寺优质中药材繁育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张建伍说。
通过中药材产业发展,九寺村已有30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宜君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3万余亩,育苗1220亩。
旅游+脱贫带来好日子
宜君生态优美,但过去不少群众守着好风景过着穷日子。随着“旅游+脱贫”模式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美景成为产业,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与太安镇郎二井村隔山相望的就是著名景区玉华宫,这里碧松绕村庄,青山映田园。然而就在几年前,郎二井村还有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从2012年起,包扶单位为郎二井村陆续完成太阳能灶安装,通村道路、村中巷道硬化,危房改造,文化室和广场建设,高产玉米推广,樱桃栽植等项目工程。同时,结合郎二井村区位优势,提出了以开办农家乐来带动养殖业和特色旅游业发展,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
王磊是郎二井村村民,16岁就外出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获知家乡要发展乡村旅游,村里通了水泥路和自来水,他便辞职回乡创业,如今自己办的农家乐远近闻名。“是乡村旅游改变了我的命运。”王磊说。
近年来,宜君县建成了一批以现代休闲农业观光、瓜果采摘、农事体验、手工艺制作、剪纸农民画创作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2018年,宜君县共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编辑:黄坤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