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男生2年自制航模近百架 看照片造立体航模

22.09.2015  17:19

时 间是9月20日,凌晨3点了,为了做这架“双发巡洋舰”,西安航空职工大学的大二学生张少柯从前一天下午4点就开始准备,到最后的试飞,他一共用了17个 小时。从大一进入学校,1996年出生的他纯手工制作了近百架形态各异的航模飞机。2005年的一个暑假,西安雁塔区太白南路一个小区内,一个小男孩盯着 爸爸刚买来不久的剃须刀,“里面一定有好的电机,可以安在飞机上”,说拆就拆,不到两分钟,小男孩就“肢解”了剃须刀,兴冲冲地拿着电机安在了自己用泡沫 做的简易飞机模型上。虽然凌空飞了几米就掉了下来,小男孩还是显得异常兴奋。

我妈爱唠叨,说我不务正业。”小伙子笑着说,电风扇、电磁炉、吹风机……只要家里东西一坏,母亲第一个就找他。聊起儿时的梦想,张少柯显得特兴奋。他说小时候就想当空军,喜欢蓝天,喜欢飞机。没事的时候喜欢看中央台的科教频道,照猫画虎爱搞“小发明”、“小制作”。

只要看一眼,就知道飞机是什么机型,哪国产的。这种能力,张少柯在中学阶段就具备了。中学后,张少柯开始广泛涉猎有关飞机方面的书籍,并利用废旧材料,自己开始制作有难度却具有飞行观赏价值的航模飞机。

那 个时候,太白南路附近的废品收购站,每天放学后就常常会出现一个中学生的身影,把家中的废酒瓶拿来卖钱,并在别人丢弃的费品中仔细“”做飞机需要的材 料,“组装的成品虽然好看,但是完全没有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小伙子回忆起废品收购站的爷爷帮助自己一起找材料,至今还满是感动。

看电视、查书本、找资料,中学的6年时间,小伙子兴趣使然,“自学成才”积攒了很多航模制作的课外知识,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阎良是航空城,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2014年高考结束,张少柯怀着对航空的无限热爱,毅然填报了“西安航空职工大学”,成为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的一名学生。

从此,除了认真学习专业课,大学给小伙子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和空间,仅仅两年时间,从最大的2.2米运输机,到最小的60厘米大小的战斗机,利用课余时间,张少柯纯手工制作了近百架航模飞机。

文/图冯长涛本报记者谢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