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学做面包

24.01.2015  14:05

  第一次学做面包纯粹是爱玩,停了好长时间后又开始,则是出于需要,因为发觉好吃的面包越来越少。

  烘焙班的同学来帮忙烘面包,挤在小小厨房里,依着原料清单,小心翼翼,每一样食材仔细称量,这个多一点,那个少一点……看她们计量得清清楚楚的样子,想起那几个星期朝九晚五上课,每天揉面团的日子。

  第一次学做面包,该是20多年前吧,朋友来家里示范,做了甜面包,我跟着搓了几下,觉得揉面团动作和洗衣服差不多。可是后来没了下文,只是继续当个快乐的吃面包人。

  从小,早餐多吃面包,那时候没听说全麦,吃的都是白面包,或者一种黄色土司面包,其实是白面包加上黄颜色而已。那时候牛油也不常用,多是白兰他面包油,咖椰或花生酱当然少不了。习惯了,面包咖啡成了一天的开始。除了南洋白面包,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人这样叫那种白色山形土司。在传统的面包店里,面包顶部的皮烤得焦黑,常看到师傅表演着,用又利又薄的长刀,让雪白柔软的面包“”从焦黑皮中脱颖而出。

  除了面包店,有时候晚上还有人骑脚踏车来卖面包。脚踏车后座装着大木箱,盖子一打开,面包整齐排列,面包油咖椰摆旁边,中间大砧板,面包一片片切开,涂上厚厚的涂料,装进塑料袋,几步路回家,等不及打开这夜宵。物质简单的时代,晚上多几片甜甜的面包,而且是送到家门口来卖,夜色增添几分味道。

  慢慢地,吃的是杂货店或超市卖的土司面包,长长的一条,更软更甜。最喜欢的是在上面涂了厚厚的炼乳,到今天仍是最爱。有一阵子,在小坡一带,下午时有个脚踏车面包小贩,有一款小甜包,内馅是新鲜椰丝加炼乳,因为不常去,而且维多利亚街那么长,遇上他是运气,只吃过几次,却念念不忘。

  有一次看到纽约时报时尚版的视频,介绍一种不用揉面团的面包,还说连5岁孩子都会做。照着配方,一面看视频,做出来的却是一个硬石头。不信邪,再做一次,同样结果。那一次的打击太大了,5岁孩子能做的,我竟然做不出,带着严重的心理创伤,有两年意兴阑珊,不敢碰面团。那期间,继续读面包制作书本,搜索网上种种做面包视频,后来终于忍不住,又买面粉,又买搅拌机,烤箱也换,决心十足地做起面包。摸索了一阵,成果好像还可以,于是家里就吃自己做的面包。

  自己做面包当然有好处,想吃什么就动手。坏处是,每次都得搬出一堆用具,忙了几小时,有时候甚至搞到三更半夜,才嗅到烤箱里的面包香,可是已经大半夜了,只能试吃一小口,其余的留待明早了。虽然如此,吃着自己做的面包,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林仁余,文章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