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短肠人"西安移植成功 舅舅捐1.8米小肠

13.04.2016  14:35

  中新网陕西新闻4月13日电 (记者 田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3日披露,该院成功实施的第十例亲缘性活体小肠移植,帮助4年没有吃过饭的18岁维族少年阿迪勒,将其舅舅艾则孜的1.8米小肠移植到体内。目前,他的舅舅已康复出院,阿迪勒也已开始进食。

  据了解,来自新疆库车的18岁少年阿迪勒,2012年2月16日晚饭后突然肚子疼、呕吐不止,家人送他到当地医院,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当日施行了阑尾切除术。术后又出现持续腹痛、腹胀、发热,再次手术发现小肠穿孔。由于交通不便,抵达条件较好的乌鲁木齐某医院再次手术时,发现小肠几乎全部坏死,手术切除后成了“短肠人”,阿迪勒每天只能靠输液打针维持生命。

  在多地医院的咨询中,一些专家认为小肠移植的难度太大、风险太高,成功概率太小,基本否定了对阿迪勒进行小肠移植的可能性。2015年2月,一家人辗转来到西安寻求治疗办法。

  具有丰富小肠移植经验的著名专家、西京医院特聘教授吴国生,仔细分析了阿迪勒的情况后,认为亲属捐献小肠的活体小肠移植有希望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在家人、爱心人士和医院的努力下,新疆老家传来好消息,41岁的舅舅艾则孜血型化验结果与阿迪勒一致,舅舅及其家人毫不犹豫表示愿意捐献小肠救助外甥。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并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后,西京消化病医院小肠移植团队于2016年4月1日,在多个学科30余名专家的努力下,历时7小时,采用机器人先切取供者的小肠,然后移植到受者体内。目前,捐献小肠的舅舅术后恢复顺利,已康复出院。阿迪勒实现了过正常人生活的梦想。

  吴国生介绍,西京医院已成功实施活体小肠移植手术10例,一例存活时间已接近18年,创造了亚洲之最。(完)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