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六院自主创新能力让中央媒体采访团成员“着迷”
陕西传媒网讯(见习记者 李轲暄)10月22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组织的“从企业看信心”采访团抵达陕西,采访团一行第一站来到位于西安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随后还将走进西飞公司、杨森制药厂以和法士特集团等陕西重点企业。
本次采访团由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网、央视新闻、新浪等12家中央主流媒体组成,是国信办第一次针对媒体“大V”组织的集体采访,旨在深入企业一线,从细节看企业、从企业看信心。
国之重器 金牌动力创造百分百发射成功纪录
上午8时,采访团首先在航天六院多功能厅与企业相关领导举行了座谈会。会议上,航天六院党委书记黄亮、副院长刘志让、栾希亭;院总工程师胡旭东等相关领导分别向采访团介绍了航天六院在航天技术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黄亮书记向采访团介绍到,五十多年来,航天六院自主研制成功多种液体火箭发动机,为“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和各种卫星的发射提供了动力保证,实现了重点型号发射百分百成功率,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高成功率的传奇。
火箭发动机3D打印制造 瞄准世界航天技术发展前沿
其中,有关3D打印技术在火箭发动机制造中的运用受到了各家媒体的关注。航天六院副院长刘志让介绍到,不久前,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发动机启动器、发生器出口管首次参加整机热试车考核,取得圆满成功。
据悉,由于航天发动机元器件在形状以及性能上有较高要求,导致一些传统制造技术很难生产加工,而经3D打印出来的元器件不仅能够达到各类形状上的要求,同时并不影响其耐高压、高温的性能。据介绍,该院正在形成打印制造全流程生产线,提升我国航天发动机制造核心竞争力。
可高效治理雾霾 航天技术飞入百姓家
“航天技术与我们老百姓关系紧密吗?”采访团中不少记者提出了这个问题,对此,航天六院经营管理部部长段文科介绍到,航天技术的创新60%-70%都出现在材料领域,基于材料之上的电子元器件的发明创新直接带动了我们每个人使用的手机、个人电脑、电视机等技术的革新。
另外,段部长提到,喷雾、燃烧、传热技术是航天六院发动机基础研究的优势,其对环境保护产生了巨大助力。据介绍,目前利用航空技术治理环境污染的项目已在国内一些地区投入建设,尤其是针对现在日趋严重的雾霾。运用航天技术除能够进行脱硫、脱硝,并且能“洗涤”更加微小的颗粒物。在工业领域达到气体废弃物排放20毫克每标方的超洁净排放标准,从而有效控制PM2.5值。
将精确做到极致 在气球上给薄纸钻孔
见面会结束后,采访团在航天六院领导的安排下依次参观了技术展厅、航天发动机陈列室、航天发动机制造厂以及卫星柔版印刷机制造车间。在航天发动机制造车间,一台台整齐排列的航天设备,一个个忙碌、有序工作的航天科工映入记者眼帘。
在这些航空科工中,曾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工人杨峰受到了采访团的高度关注。从一个技校生到载人飞船、探月工程重点零部件加工非他不可,他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励志哥”。我们知道航天技术一大追求就是精确,在现场,杨峰向记者们成功展示了自己高超技艺。他运用台钻给充满气的气球上的一张薄纸钻孔,纸张穿孔而气球完好无损,将精确做到了极致,博得了现场采访团的喝彩。“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拒绝平庸,就是我的人生目标”杨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企业信心来自每个员工 采访团记者感触颇深
记者了解到,中央媒体采访团本次系列采访主要运用现场直播配合微博行进间报道,并充分利用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形式,同时配合其他媒体形式跟进报道。来自央视新闻新媒体的编辑王若璐谈到本次采访时说到:“要看一个企业的面貌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看每个员工的精神面貌,航天六院的员工们给我印象深刻,他们展现了一种由衷的热爱和自信,这与企业具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分不开的。”
法人微博采访团走访11个省市 带领超过一亿粉丝走进企业
本次采访团领队、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新闻处韩元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本次采访活动以“从企业看信心”为主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反映的“提振市场信心”总体要求展开。另外,本次活动也是促进社交平台和新闻传播平台有效对接的一次有益尝试,推动了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报道深度融合的探索。
据悉,采访团是在结束在甘肃兰州的采访后来到西安,随后将赴湖北武汉。本次采访活动为期一个月,足迹将遍布全国11个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