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上”航天技术走进百姓“衣食住行”

26.04.2016  17:32

2016年4月25日《西安晚报》第二版

      本报讯 (记者 魏鑫) 昨日,我国载人航天领域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院长史平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截至目前,我国已有400余项的载人航天技术成果在科普教育、健康医疗等方面都有具体的应用。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将于九月、十月择机发射,完成更多试验任务,航天应用服务大众的领域将更广泛。”史平彦介绍,今年9月,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接受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访问,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10月,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承载2名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对接后,进行为期30天的驻留试验。
      衣
      现在让幼儿父母大感方便的“尿不湿”以及成人纸尿布,就有航天技术的贡献。在人类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上天的时候,曾经发生过执行任务时还要想办法应对尿急的“囧事”。后来科研人员发明了能大量吸水的纸尿布,帮航天员解决了这个难言之隐。这项技术转为民用之后,就带来了人们非常熟悉的“尿不湿”。
      食
      方便面是人们非常熟悉的食品,方便面配料包中的脱水蔬菜也来自航天技术。美国航天局为了让航天员能在太空中吃到蔬菜,开发了脱水蔬菜技术。得到大家都见过的方便面蔬菜包那样的产品,其效果也就不用多说。
      住
      如今不少建筑的屋顶都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发的电不仅供自己用,多出来的还可送回电网赚钱。而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航天技术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太空中的卫星、飞船和空间站要能持续获得能源,这些设备推动了地面上对太阳能的应用。
      行
      许多人开车出行时依靠导航,导航卫星成为了“路盲”的福音。记者昨日从西安航天基地获悉,我国目前已成功发射22颗北斗导航卫星。目前已覆盖“亚太”,并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服务。
      记者了解到,已有22颗卫星成功开展实验任务。目前,国内生产北斗核心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应用范围已扩展到智能手机等大众消费领域。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院长史平彦说,“北斗”已覆盖“亚太”,并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服务。2018年,我国将初步完成“北斗全球系统部署”。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完成“北斗全球系统部署”,形成全球服务能力。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