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自成蹊:记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两名优秀教师

16.12.2014  11:36
            近年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建设现代高职院校为目标,大力开展“人才、质量、效益”三大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人才强校战略作为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为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创新人才培育体制机制,采取有力措施,鼓励教师进修,提高专业能力,涌现出了一大批年富力强、德高业精的优秀教师。这两位国家级优秀教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冯娟:言传身教见真情 三尺讲台谱新篇  

            冯娟,该院航空制造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省级重点专业学科带头人。她曾经是该院的一名学生,因为成绩优异,被该院送培本科,攻读研究生,学成归来,报效母校,扎根教学一线14年,用实际行动实现一名高职教师的人生价值。2014年9月,冯娟获全国优秀教师的称号。             用爱心点亮学生的成才之路。 冯娟深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经常教育学生守时是一种美德,也是尊重别人的基本素质,不管是现在学习,还是将来走向社会,任何时候都要守时。冯娟14年如一日,从未迟到过,和学生约好什么时间见面,总是按时到达。             用渊博的知识培育专业人才。 冯娟先后主讲了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仿真加工、数控机床加工、机床数控原理与系统装调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不断探索适合高职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先后多次获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教师。针对近年高职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在数控技术专业《数控机床加工》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流程。首先针对教学内容选择适当方式的提出问题——发放课程任务卡片,明确各部分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信息搜集——制定项目问题解决方案的途径,锻炼学生分析任务、搜集信息、制定方案等方面的自我学习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分组教学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检验评估环节强化学生严谨工作态度和较强的质量意识,端正学生的工作态度;以演示汇报的做法提高了学生的与人交流能力。整个教学组织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对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培养的融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总结的《数控机床加工课程一体化改革与实践》成果获得由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陕西省2013年度教学成果一等奖。             凝心聚力做强专业团队。 作为该院数控技术专业学科带头人,她积极参与调研,悉心听取企业专家、技术人员、任课教师、毕业生的建议和意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周密设计,主持制订数控技术专业2006-2014各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办学模式创新方面,积极实践校企合作,制定该院与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联办的首期就业(创业)培训班数控加工培训方案,“西控”订单班培训方案,并实施培训任务。在教学团队的合作努力下,数控技术教学团队最终圆满完成了国家示范重点专业——数控技术专业33个子项目的建设任务,实现4门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成功申报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完成4本工学结合教材的开发与出版。2008年数控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在随后的三年中,主持完成“数控技术”陕西省重点专业中期检查材料的汇总和汇报。             勤学钻研强化业务素质。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冯娟非常注重专业能力的提高。2007年在成都参加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项目课程开发学习;2008年赴德国学习双元制职业教育;2009年暑假在武汉华中数控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数控维修培训。在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教师大赛数控铣床装调与维修中获全国二等奖。指导学生在2012和2013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与升级改造”赛项中都获得第一名,并代表陕西省在全国比赛中获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数控大赛多次获奖、刷新了陕西省最好成绩。2006-2014年间,8次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在2011年被授予“全国机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优秀教师”称号。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在不断的学习基础上,冯娟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并先后发表《实用圆弧凸台宏程序》《数控镗铣床的3D仿真建模及应用》等10余篇论文,参与《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机床加工》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参与编写《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机械CAD/CAM应用技术—MASTERCAM》《数控机床零件加工》等多本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主持院级课题2项,参与院级课题两项,参与省级课题一项。在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教师大赛“数控铣床装调与维修(高职组)”中获二等奖,被授予“全国机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优秀教师”称号。指导学生参加2012年的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升级改造项目比赛,获国家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数控大赛,获得多个陕西省第一名的好成绩,并在全国比赛中也取得较好名次。2008年7月,被聘为全国数控大赛(陕西赛区)专家,承担出题工作。2012年8月,被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聘请为数控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受聘担任陕西省数控自动化分地理事。承担陕西省第二、第三期中德师资培训及多次陕西省数控技术专业中职师资培训工作,对于各中职院校专业教师的数控技术课程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张超:攻坚克难讲奉献 平凡岗位立新功  

            张超是该院自动化工程学院的一名教师,机电一体化专业带头人。从教16年来,坚守教育教学第一线。在工作中,他始终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把成为优秀的专业带头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孜孜不倦地追求。不断通过改革实践、师资培训、教学科研等,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奋斗,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10年,张超获“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2013年,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2007年,该院被确立为“国家高等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改革的难点也摆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一项系统极强的工程,从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课程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带着这个疑问,2008年8月,他受学院委派远赴德国参加IHK培训学习,德国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他的教学思想产生了强烈共鸣,在德国学习期间,他边学边做,利用业余时间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些课程进行了项目设计。回校后,虽然该院的教学条件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还是利用学院有限的教学资源对《三维创新设计》课程项目进行精心设计,对该课程进行“做、学、教”一体化改革尝试,这也是该院首次对《三维创新设计》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工作。通过新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积极主动,课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授课,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该课程授课完成后,张超在全院骨干教师关于课程改革汇报工作会上,对《三维创新设计》课程改革思路进行详细的汇报,对该院进行一体化课程改革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维创新设计》课程改革取得成功后,张超并没有安于现状,作为该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科带头人,他深知课程改革困难重重,要走的路还很长,必须与企业相结合,必须投入巨大的精力,才能使专业课程改革取得一定的成绩。为了能够有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他带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与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空工西航机械厂等企业的技术骨干、技术能手多次召开课程改革会议,最终在企业技术骨干、技术能手的帮助下,按照企业对课程的要求,重新设计开发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相关课程的项目,完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四门课程的项目化改革工作。项目开发过程中,尤其是在《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项目开发过程中,张超以身作则,每一个项目亲历亲为,制作成教学录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为了能够将所涉及的专业领域课程改革经验推而广之,他带领专业团队完成了《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机电设备操作》《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工程对象组装》《三维创新设计》等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其中,《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三维创新设计》《机电设备操作》、《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获得“省级精品课程”称号。他所带领的教学团队分别获得2008年、2009年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003-2009年期间,他主持完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三年制)教学计划制订与修订工作,制订2007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三年制)的试点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计划制订过程中,悉心听取企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任课教师等的建议和意见,对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进行周密的设计,使之更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2005年,该院进行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张超主持完成学院教育教学水平评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作汇报工作;主持完成“机电一体化技术”陕西省试点专业终期检查材料汇总和汇报工作。为了能够调动企业资源,在专业建设过程,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为企业服务,完成《某型飞机座舱盖HD-XX电动执行机构模拟测试系统研发与试制》课题研发;参与陕西蓝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动升降平台研发工作,并负责新产品的试制与生产工作;同时为西安久源航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空工西航机械厂提供长期技术服务。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专业,面对专业及专业群共有24个子项目,建设任务空前,张超以身作则,选择建设项目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优质核心课程等最硬的骨头来啃。在三年的示范院校建设期间,他带领机电一体化全体教师不辞辛苦,牺牲节假日,对该院的示范院校建设项目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责任编辑:陈栋)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