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启动--文学梦想从这里出发

22.12.2016  11:04

      “建设陕西文化强省,离不开文学的繁荣和兴盛。”12月3日,在西安举办的“陕西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启动仪式上,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如是说,“作为全省文化工作的政府主管职能部门,省文化厅将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积极推进‘百人计划’,为陕西的文学艺术创作人才创造更加良好的创作环境和艺术氛围,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为‘文学陕军’新生力量的培养和发展铺下基石。

        近年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陕西省文化厅积极主动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先行”和“文化陕西”等战略工程。“百人计划”是陕西省文化厅继实施“陕西省终身艺术成就奖”和“陕西省文化艺术青年拔尖人才扶持计划”后的又一重大创新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陕西文化强省自信,推动陕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创新举措。

        体现关爱和责任

        “陕西是文学创作大省,长期以来,陕西作家的创作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堪当翘楚。”陕西省人大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雷涛说,“百人计划”的实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文学艺术家的关爱,这份关爱让他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作家前所未有的责任和担当,“广大基层作家如一线的工人、农民作家和打工族、漂族、蚁族作家以及残疾人作家等,普遍存在创作难、出书难等问题。这些作家在痛苦中采访、思考,在困顿和煎熬中写作,对他们而言精神上的鼓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现实问题——提供创作、出版、维权、培训、交流等方面的资助和扶持。

        “百人计划”自2016年开始实施,入选首期的100名作家都是严格按照《陕西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实施方案》的规定要求和标准,经过单位推荐、陕西省文化厅初审、专家推荐和评审等程序,从200多名申报者中选拔出来的,其中包括有影响的资深文学艺术家,有实力的中年文学艺术家和有潜质的青年文学艺术家,涉及中长篇小说、散文、诗歌、影视剧、舞台艺术剧本创作等人才。陕西省文化厅将通过扶持奖励等方式,用3到6年乃至今后更长时间,使入选的百名文学艺术创作人才在扶持计划资助下,潜心创作,拿出一批在全省及全国范围内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学艺术精品力作,为陕西培育一批德艺双馨的好苗子。

        为深入了解文学的深刻变化,弄清文学的当下现状,首期“百人计划”培训班于12月13日至15日在西安举办,著名评论家白烨、李国平,著名作家贾平凹、高建群还分别主讲了“文艺新指南与文坛演变”“习近平的读书单”“习总书记在全国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解读、“中华文明板块的发生和流变史”,深入浅出、富有启迪的讲座内容,让大家受益匪浅。

        “百人计划”今后还将举办不定期的培训交流和采风活动。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还透露,西北大学还将在这100人当中挑选一些特别优秀者成为西北大学的驻校作家。

        收获多、干劲大

        “文学创作的原创性很重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中心要求,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的质量。”雷涛说。当下,陕西文学创作仍以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为主,散文、短篇小说、诗歌在很长一段时间很可能容易被人淡忘,这让许多文学创作者也因此变得焦虑起来,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没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难以打造出传世的经典之作。

        入选“百人计划”的芦芙荭对此深有感触,“文艺创作是一场艰辛的文化苦旅,要想打造出精品,文艺工作者必须摈弃浮躁,克服焦虑,静得下心,潜心创作。”芦芙荭是陕西省镇安县人,陕西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北京文学》《雨花》《山花》《作品》《长江文艺》等刊发表小说散文200多万字。

        “百人计划”代表、曾写出《高西沟调查》等作品的女作家李淑珍(冷梦)更是将自己为期3天的培训班学习总结为“学习很累、收获很多、干劲很大”。她说,陕西的几代作家都曾创造过属于他们和属于他们时代的辉煌。前者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使命,未来和今天的使命只能或者只应当由我们来担当和完成,我非常渴望自己能够写出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伟大作品,已经计划创作完成一部以近30年陕北改革开放发展为背景的长篇现实主义题材小说。”冷梦坦言,入选百人计划对她鼓励巨大,“会激励和勉励着我,让我走完一段精神的孤独之旅,完成一部扎根在中国的大地上现实而神奇的故事。目前这部作品正在创作中。

        助力基层文创能力

        “‘百人计划’的实施,为基层的文学艺术创作者,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为基层作家重拾心中的理想和激情,潜心创作提供了更大方便。”商洛市镇安县文化馆副馆长、作家唐仁晋说,“当前戏剧创作是一项越来越艰难的事业,面对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物质的诱惑,有时的确出现了些许站立不住的摇晃和困惑。

        为了把镇安人的先进事迹创编成剧目,采用快板、渔鼓、花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样式搬上舞台,该县尽心挑选文艺界精兵强将,打造一支强大的创作班底,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采风,零距离了解干部群众  投身富民强县的精彩故事和人生,先后编排成了《东山愚公》《村里来了第一书记》《人间真情》《“访叔”息访记》等一批形象生动、脍炙人口的地方精品小戏小剧,深受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