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时一起取暖 忙时彼此分担

14.06.2015  02:11
核心提示: 从你的心里,看到我自己。最开心的时候和你在一起,不开心的时候我会陪伴你。”沙漠遇险危急时刻,最先想到对方;最苦的日子,一起取暖;最忙碌的日子,彼此分担……他是副厅级调研员,她在人民大会堂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从你的心里,看到我自己。最开心的时候和你在一起,不开心的时候我会陪伴你。”沙漠遇险危急时刻,最先想到对方;最苦的日子,一起取暖;最忙碌的日子,彼此分担……他是副厅级调研员,她在人民大会堂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沙漠遇险危急时刻 都想到对方

“我们是大学同班同学!”昨天,在西关正街见到曹澄宇夫妇时,记者不敢相信他们都已80岁高龄。

曹澄宇是河北人,蒲淑芬是 陕西 人,1954年两人成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系同班同学。“缘分,每次做实验我们都被分到同一个小组!”曹澄宇说,蒲淑芬属于大家闺秀,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在她眼中,他整天穿着褪色的军装,很活跃,踢足球、打篮球、唱京剧,是文体干事。

大二开始两人彼此有好感,但是谁也没有说。大四时他们被安排到榆林搞治沙毕业实习,与当地群众一起挖坑、栽柳条,两人分在不同的乡镇,走进毛乌素沙漠边缘,辨别不了方向,当时流动沙很多,常听说有人在沙漠中死亡。在一次遭遇流动沙的危急时刻,她最先想到了他。同样在沙漠里喝不上水面临困境时,他最先想到了她。“出去后一定对她(他)说,不能没有她(他)”!两人都下了这样的决心。分配前夕,两人不约而同希望分到一起,她甚至放弃了留校的机会。

1959年,他被派到延安劳动锻炼,她则去岐山种棉花。只要放假,他就不吃饭赶火车,再淌过渭河,去看她。而他最高兴的日子,就是听村里的人说——“你婆姨来信了!”1960年,他调到省计划委员会工作(现省发改委),1961年经组织批准两人结婚。

下放庄稼地里看鸟 互相鼓励

最苦的日子一起相互取暖。1970年,夫妻二人背着两个女儿,拿着蜂窝煤、被子、衣服、一箱书、小椅子和小柜子等全部家当,下放到城固县劳动。“44斤粮食每月,那会儿感觉前途无望,两人互相鼓励!”他说,头一堂“课”是剥花生,之后便是看鸟,带着全家人拿着杆子吆喝鸟儿别吃庄稼。

机会来了,学校老师生孩子,没人代课,他便去教学,拿他的小皮球,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足球,和他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人才被发现,之后被调到县上调查知识青年状况,他每天骑车来回8公里上下班。1972年他们调到省林业厅。

工作上互相支持,她力挺丈夫。“1983年一家胶合板厂亏损,让我主持工作,当时是个烂摊子,妻子为了支持我工作,承担了所有的家务。”他说,自己没白天没黑夜的工作,找出症结所在,发现厂里工人下班时与门卫串通,偷走厂里东西,最终抓获这个盗窃团伙,期间遭受恐吓他没有被吓倒,经过一系列改革,半年后企业终于扭转亏损。

贤妻良母 也获国家科技特等奖

“妻子既是贤妻良母,也是事业上的女强人,妻子退休后,她曾带的教授级高工时常提起她。”在副厅级调研员岗位上退休的他说。

妻子从1983年开始任省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埋头搞科研,为了ABT生根粉项目,去各个县造林点栽树、育苗,有时候无法照顾孩子,便让大女儿看小女儿。1996年,她去人民大会堂抱回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证书,享受省政府特殊贡献津贴。

首席记者 姬娜

晒老照片 讲金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