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春风二三月 石炉敲火试新茶——平利县人大引领山村发展绿色产业纪实

05.05.2015  12:45
      1223土地,1223亩高产稻田,2010年,靠着春播秋收村民人均纯收入4465元。         1223土地,1223亩高效茶园,2014年,拿着联营订单村民人均纯收入12260元。         一样的土地却在3年间让人均纯收入翻番。是什么让位于平利县洛河镇黄洋河岸的双垭村发生了巨变?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茶园为我们揭开了蝶变背后的真相。         思路决定出路         润物无声的春雨让采了几茬的茶园一夜之间又冒了头,新芽包裹着露珠散发出阵阵清香。天一放亮,双垭村七组的茶农韩春就背上茶篓,三步并作两步的奔向自家房前的3亩茶园,采摘着春雨馈赠的“厚礼”,脸上散落着灿烂的微笑。看见笔者,她激动的说:“可别小看这3亩园子,一年收入少说也是一万五六千块。这得感谢县人大,动员我们种茶园,才有了我这一块‘高产田’哩。”         约莫一小时,鲜嫩的新芽就装满了一茶篓。趁着向大竹篮翻到新芽的时机,韩春指着眼前这一片连片的茶田说:“你不知道,三年前这里还是种水稻、栽油菜的农田,是县人大走访调研提出发展茶饮产业,才给这一块土地披上绿‘衣裳’的。”       种茶,在平利这个产茶大县和产业强县早已不是新鲜事,为什么这里的群众守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却迟迟没能走上产业转型的道路?2010年,在县人大走访调研时,茶农姜国兵说出了群众的隐忧:“种水稻、栽油菜旱涝保收,群众不会为吃喝发愁。种茶叶投入大、见效慢,保不好还会折了本。”       看来,根子出在思想上。如何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县人大副主任陈满明说:“思路决定出路,让群众明白这个理,就得给群众讲讲市场这堂课,算算经济这本账。”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县人大详细介绍了茶饮产业的市场前景、产业效益和扶持政策,清清楚楚给群众算了一个明白账,卸掉了群众的思想包袱,群众异口同声的说:今年就动手,咱们建茶园。 服务引领发展       犁田打坝,挖沟培土……群众热情高涨,干劲十足。2010年初冬,双垭村1223亩水田和平坡土地被平整一新,只等新苗移栽。在等待茶苗调拨的十来天,驻扎在村委会的县人大在群众的交头接耳中敏锐的发现了群众思想上的异样:一亩五六千的建园费用,部分群众打起了退堂鼓,思想也比较消沉。为彻底打消群众的顾虑,县人大制定出台了以奖代补的优惠政策,每建1亩茶园给予5000元补助,一针“强心剂”再次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三分种七分管”这是茶叶建园的不二法宝。眼看着从江浙调来的龙井、福鼎大白等名优茶苗全部移栽到田,县人大在欣喜的同时,也有了几分忧虑:从哪里下手做好茶园的后期管理管护工作,让茶园投产达效?       面对摆在眼前的这一活脱脱的难题,陈满明再次提出了“让农民学技术、用技术保效益”的解决办法。积极邀请市、县茶叶专家,在田间地头手把手的为群众传授排水、防冻、保墒、起垄、修枝、施肥、除草、移栽等实用技术,并在村委会举办“茶饮产业技术夜校”,利用闲暇时间为群众“输液”,让群众从“泥腿杆”变成“土专家”,用科学技术为茶叶建园护航保驾。       建园到投产,茶叶的生长周期少则三年多则五载。为让茶农在三五年的生长周期中不减收,县人大邀请农业专家,科学制定了套种花生、蓖麻、蔬菜等低杆农作物的增收“套餐”,来缓解茶农增收的难题。面对这一碟碟服务的“菜肴”,茶农感慨的说:县人大是咱的好“亲戚”。 绿色带来效益         看着采下来的一筐筐嫩绿的新芽,笔者的脑海中不时盘旋着一个问题:靠着茶农这种“单兵作战”的模式,这茶叶能赚钱吗?韩春似乎看出了笔者的疑惑,笑眯眯的说:“我们这些茶都走上和企业联营的路子了,县人大帮扶我们成立了茶叶合作社,还开办了加工企业,咱们现在既是拿茶园入股的‘股东’又是茶厂务工的‘职工’,双保险能亏吗?”         怎么推开市场这扇门?县人大经过周密调研,提出了茶农+协会+企业的茶饮产业市场化、规模化经营模式,组织茶农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通过茶园入股的形式将分散的茶园统一集中到茶叶合作社,流转给茶饮企业来收取红利。并与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和生产订单,组织茶农定期到茶园务工来赚取收入。以茶农与企业“联姻”的拳头力量打开了茶饮产业的广阔市场,提升了茶饮产业的经济效益。       “这种经营模式不仅茶农喜欢,我们加工企业也赞成。”该村茶叶加工业主张明亮说:“以前,茶园都集中在农户手中,我们这些企业既担心收不到鲜叶又担心卖不出个好价。现在好了,通过流转入股,茶园都集中到了我们这些大户手中了,我们这些企业就只管一门心思跑市场跑销售,市场打开了,茶农也赚了,我们也有了。”         现在,双垭村的1223亩高效茶园都到了丰产的时节。在这条种、产、销一条龙的产业链上,绿色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日益突显,群众收入不断攀高。该村人大代表屈政华笑言:以前的双垭,半数农户都是贷款户,现在的双垭村,家家都是存款户。         (吕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