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药香添秀色 医药文化育桃李:记渭南职院文化建设

04.03.2016  18:58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中医药类专业群具有近50年的办学历史,为全省医药行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坚持将中医药传统文化作为专业文化建设和职业理想、职业操守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新校区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实施药用植物园和中药标本系列馆项目,“杏苑添春色,药香满校园”,成为学院大学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德国教育考察团专家参观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中药标本馆
建设内容与特色
              ——药用植物品种珍贵,成片成林。 目前校园栽植各类树木110余种,总数达6000余株 ,其中80%以上的植物属于天然药物资源,许多为珍贵的中药品种。目前已长成雏形,形成特色,也成了学院最为动人的一道道风景线。春天到来的季节,一株株银杏、一颗颗杜仲、粗壮的女贞子、排排山楂树、枇杷树、野生山茱萸都已吐出绿芽,有的嫩黄、有的浅绿、有的芬芳……每种都集观赏与药用价值于一身。             学院行政楼西北角栽植了4株野生山茱萸,果实入药,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酸。王维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句,象征友谊。医学院实训楼后的野山楂树,花果鲜美可爱,果实入药。为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是老百姓的常用药。山楂树春天开花季节,一簇簇满树的白色小花,煞是好看。野生樱桃成熟时颜色鲜红,玲珑剔透,有早春第一果的美誉。花、果入药,可调中益气,补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校园东西大道旁的樱花树在初春季节已是最为靓丽的景观了。公共教学楼与医学院楼之间两排枇杷树已渐长大,叶和果实入药,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果实成熟季节是她最丰满的时候。学院多处栽植了成片的金银花,三月开花,其花黄白相映、新旧相参、甘寒芳香,是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良药,又称“中药中的青霉素”。目前小小的植株上已开出朵朵花儿,惊喜惊叹。校园百余种月季,在含苞待放的季节,整个校园花香四溢。红月季花活血化瘀,是妇科良药。             杜仲林最有价值了,学院栽植260余株。杜仲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其树皮为珍贵滋补药材。皮、枝及叶均含胶质。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煎汤,浸酒,泡茶,入菜肴均可。由于杜仲药用价值巨大,国家将“杜仲、七叶一枝花、冬虫夏草、熊胆”列入四大紧缺专控药材,有“杜仲全身都是宝,芽叶一片求长生”的美誉,是植物黄金。杜仲的传说、生长习性、采收、炮制方法、药酒制作等均是师生学习知识的热点             银杏林栽植530株,主要分布在体育场东侧与师范学院南侧。银杏树体通直,春夏翠绿,深秋金黄,姿态优美。被列为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松、柏、槐、银杏)之一,号称活化石,出生在几亿年前,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叶、果入药,具敛肺定喘、止浊缩尿、消毒杀虫之效。学院春天的银杏林是一片片透亮的绿,古典优雅、宁静清澈。             油松林栽植150多株,油松生长快,材质优,树姿雄伟,枝干挺拔苍劲,四季常春,不畏风寒,气味芳香。松节、松针与松子仁、松球等均入药,具祛风燥湿,活络止痛之效,有镇静、镇痛、抗炎、降血脂、延缓衰老、抗病毒等药理作用。油松净化空气也是一把好手。校园里最为壮观的树木是国槐了,苍劲雄伟,像坚强的卫士。             漂亮的人工湖周围,除了五角枫、紫槿、竹柳、碧桃、红叶李、百日红、石楠、迎客松、银杏等观赏植物外,其中七叶树树形优美、花大秀丽、果形奇特,是观叶、观花、观果不可多得的树种,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中国七叶树的种子是一种中药,名为娑罗子(煮熟可食有板栗味),有安神、理气、杀虫等作用,中国七叶树也被称为娑罗树。七叶树可作为食品、药品、木材等,叶芽可代茶饮,皮、根可制肥皂,叶、花可做染料,木材质地轻,可用来造纸、雕刻、制作家具及工艺品等。             漫步校园,还会看到正对校门的3棵独具魅力的栒子树、医学院楼前的卫矛等。另外玉兰苑、栀子园、海棠园等在不同的季节,展现着她们不同的姿态,体现着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显露着不同入药部位的形态特征。             ——药用植物园精致实用,方便教学。 药用植物园建于2012年,位于学院医学与护理实训楼之间。目前建设面积1000余平方米,根据教学需要,划分成整齐的条块状,每个品种都进行了规范的挂牌,注明品名、药用拉丁名、科属、药用部位等。规划设计种植常用中药百余种,目前有丹参、桔梗、板蓝根、白术、苍术、薄荷、荆芥、佩兰、景天三七、红景天、薏苡仁、菊花、益母草、车前子、王不留行、党参、黄芪、甘草、白芍、细辛、枸杞、商陆、鸢尾等。             春天药园春色正浓,绿承载于不同的植物形体上,养眼养心。药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不同入药部位、采收季节、色泽形态,时时体现着中药的神奇与伟大。药园为医药类专业师生提供了随时随地交流学习的场所,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活标本。如《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讲到唇形科植物特点时,可带领学生到药园,观察中药薄荷、黄芩等,观察“茎四棱、花唇形、叶对生”的特点,观察菊科植物头状花序时,观察菊花、红花的特点等,直观形象,入脑入心。             ——中药标本系列馆特色凸显,成为科普圣地。 学院中药标本馆是集教学、科研、对外交流、医药文化与科普宣传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展馆,是学生实训见习、技能培训的重要基地。             本馆于2012年4月建成,建筑面积180余平方米,共设有生药标本区、贵重药材区、蜡叶标本区、浸制标本区、中成药区、经典方剂区、动矿药物标本区、太白七药标本区、仿真中药房、中药多媒体展示区等10个展区。本馆内有生药标本400余种,贵重中药标本30余种,蜡叶标本360余种,浸制保色标本200余种,动物药标本20余种,经典方剂40套。馆内设有全国中草药分布查询系统、现代中草药查询系统及方剂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             蜡叶标本和浸制标本区展示的标本以常见中药原植物为基础,结合植物分布的地区差异,以收集陕西地区的植物标本为主。贵重药材展区陈列有冬虫夏草、野山参、高丽参、燕窝、鹿茸、三七、羚羊角、西红花、豹骨、蛤蟆油、灵芝等标本。动物药标本区展示有穿山甲、金环蛇、梅花鹿、玳瑁、山龟、绿孔雀等动物类标本,使展馆集科技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于一体。             除主馆外,建有中药标本2馆,主要是师生自制标本展区及理实一体教学进课堂的生药饮片、技能大赛药品区,中药标本3馆主要用于教师学术研讨,陈列着部分生药饮片标本等,旁边有中医药信息检索室、中药技能比赛训练室、中药鉴定实验室等。在建设过程中,学院将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内容作为场馆设计的重要方面。在实训场馆设立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一位位医药大家的塑像,布置中医药史介绍,墙体标语、书画等的设置均以中医药名人名言和医药经典为主。
建设目标与思路               学院实施中医药环境文化建设的目标是立足专业,积极实践,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元素,培养具备丰富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院绿化建设中,以“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校在园中,楼在林中,营造自然环境,服务教育教学”为原则,结合医药类专业特点,要求大力弘扬与宣传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文化内涵,力求80%的植物为药用植物。置身校园,如同药园,让师生时时处处感受到祖国中医药文化的神奇魅力。             这一做法使校园绿植兼具美化与育人功能,成为师生专业学习的动态教学基地,可随时进行科普宣传、观摩见习、理实一体化教学、职业熏陶与职业精神教育,为医药学、农学园林专业师生进行学术研讨、科研教研提供了鲜活的标本与场所。
建设成效               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有力地推进了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也成为学院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标志。             ——校园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有特色,有价值。 进入校园的各级领导、学者、家长及学生等对学院众多的药用植物赞不绝口。学院曾接待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接待过教育部,陕西省人大、政协、教育厅、中医药协会、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和专家组成员。每年承担行业企业等交流培训任务,年平均接待各类交流学习2000人次以上。近几年,还积极参与“全国科普日”和学院“科技月”活动,组织了以“创新发展,全民行动”等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开放活动。             ——药用植物增辨识。 学生到药用植物园种药、识药、辨药、采药,既丰富了实践教学手段,又增强了对中医药文化的强烈感受。我们每年都组织新进青年教师、植物爱好者、学生等进行多次校园植物辨识活动,感悟中医药文化。大家深入挖掘公共教学楼的雪松、医训楼之间的野生五味子、行办楼西北角的山茱萸、医学楼南侧的野生山楂、景观广场的山银花、图书馆两侧的国槐等植物的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学院对每种植物进行了规范挂牌,标记每种植物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药用价值,让师生感悟着自然的伟大与生命的神奇,吸纳着校园文化的清新气息。             ——职业精神教育的场所。 人和自然和谐共处是美德,这也是中医药学哲学思想的精华所在。漫步校园,一颗颗带有灵性的药用植物遍布校园各个角落,亲身感受植物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带给我们的惊喜与感动。既增强了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强烈感受,也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让他们在浓厚的医药文化氛围中,培育良好的专业责任感与职业素养,涵养高尚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精神。
            ——中药标本系列馆已成为学院中医药文化对内对外宣传的重要基地与窗口。 本馆还是医药学专业教学实训的主要基地。标本馆建成以来,一直承担着学院中药、中医学和针灸推拿等专业《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调剂学》等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学院相继参加了陕西省“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与全国“针灸推拿技能”大赛,均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特别是“中药调剂”与“中药炮制”技能赛项学院学生展示了水平,得到了同类院校师生的高度评价与认可。继2013年9月本馆成为渭南市科普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后,2014年5月学院中药标本馆被确定为陕西省首批科普教育基地。2014年4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率调研组来渭南做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时,为学院亲笔题词 “弘扬祖国医学文化,促进中医事业发展”,对中药标本系列馆给予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卢延辉)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