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250万余户 在全市各类市场主体中占比超过98%

09.07.2021  09:34

  7月8日,记者从市政协十三届三十一次常委会议上获悉,截至今年5月,全市民经济市场主体达到250.47万余户,占全市各类市场主体98.06%。

  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规模实力持续壮大,截至今年5月,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250.47万余户,占全市各类市场主体98.06%,其中私营企业62.64万户,占全市各类企业的比重达到92.68%。1月-5月,民间投资增长29.1%,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8个百分点。

  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已全面拓展到工业制造、现代服务、文化旅游、地产建筑以及城市公用事业等多行业、多领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社会贡献日益突出。今年1至6月,民营经济实现税收529.43亿元,占税收总额的68.43%。全市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在民营企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截至2020年,全市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1户,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168户。

  抓政策暖心抓服务贴心

  以“让民营企业从政策落地中增强获得感”为目标,我市狠抓中央和省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政策措施落实,增强民企获得感。

  2020年,全市民营企业新增减免税79.91亿元,占同期新增税收减免的77.57%。及时更新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21项减少到15项。着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截至目前,累计偿还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42.57亿元,全市清偿率达到97.9%。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方面,2020年,全市银行机构针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融资产品达160余种,全年新增“贷款担保企业”7615户、新增贷款担保业务8562笔、新增贷款担保251亿元。

  我市紧盯民营企业发展“痛点”和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大力开展亲商助企活动。设立“长安企融”“丝路通”等平台,为民营及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和跨境贸易结算服务;大力实施“龙门行动”计划,全力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截至目前,我市本土民营企业在主板上市17家,新三板挂牌113家。出台我市方便企业用水、用电、用气、用暖4个《行动方案》,实行小微企业“零成本”接电,实施“小升规”跃升行动,有力保障了企业日常生产经营。

  企业开办“零见面”“零费用

  围绕提升西安对民企的吸引力,我市积极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便捷一流营商环境、尊商重商社会环境。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持政策审查和行政执法“双管控”,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确保清单之外所有领域和行业民间资本都能平等进入。2020年,共清理涉及市场主体政策措施文件5817份,修改、废止68份。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在全国率先启用“24小时全智能办照系统”,企业开办做到了“零见面”“零费用”。

  同时,坚持多措并举,推动民营企业积极投身创新创造,2020年补助企业研发费用超过1.8亿元。引导中小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近3年,为1200户中小企业争取奖补资金近4.5亿元,撬动企业技改投入超过40亿。深入开展双创活动,在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氛围营造、引导扶持政策制定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20年以来给予各类众创载体及入孵企业各类奖补资金近400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小微企业双创基地13个,省级小微企业双创基地25个。

编辑:赵鹏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