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法官:心中的“桃姐”

18.12.2014  14:14
        看惯了紧张刺激的动作大片,虽然早就听闻香港电影《桃姐》的盛名,但估摸着也是平淡的情节,一直没有信心去观看。晚上闲来无事,随手点播了《桃姐》,却是一发不可收拾!等到看完时,眼角已经不知湿润了几次,内心更是有阵阵涟漪泛起,让我想得很多很远。

        影片讲述了桃姐在罗生家做佣人几十年,在她步入黄昏,走进老人院直至去世的故事。剧情简单、平实,近乎记录片的写实基调、平静无华的镜头语言,娓娓道来了一个小人物的晚年境遇,但却直抵人们的灵魂深处,有现实的残酷,也有如春的温暖。平凡、普通、入微、琐碎的细节恰好最真实地反映了生活的原貌与状态,从中你会感到这也是我们的生活,平常人的日子,人人面对,不能回避。你会感觉像桃姐这样的小人物、普通人,就如同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抑或是最要好的朋友,不要仰视也无须心存戒备,有的只是想懂得该如何面对他们、珍惜他们和爱护他们。透过《桃姐》,你会发现人性中的真善美,深切地感受到什么是人际亲情、感恩奉献与平等尊严。

        想到这里,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早上办公室的一幕。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到我这里投诉自己的赡养案件长期得不到执行,我立刻指派监察室进行调查。负责承办案件的执行法官很快来到了我的办公室,他明显是一肚子的委屈,顾不得坐下就向我诉说起来:“苏组长你是不知道这个老头有多糟糕,自己和老伴、儿女都处不到一块,我们去村里执行时,村里人都不向着老头说话,儿子意见可大了,直接就把我们往出赶!关键还是老头自己有问题!我给他已经执行了三年的赡养费,下了这么多的苦,他还不领情到处告我!”原来,老人起诉的赡养案件经过法庭审理,已经判决由三个子女每人每年支付老人赡养费1200元,案件经过执行法官的努力,虽然已经执行了三个年度的赡养费,但后续的赡养费由于子女对抗情绪很大,而且可能由于老人与家人关系不好,老伴的立场也站在子女一边,导致案件执行有难度,一时没有得到执行。

        老人的执行案件,经过调查我们的执行工作看似没有什么过错,我要求监察室持续跟踪监督案件的进展,可我一直不能释怀:为什么我们执行法官的目光总是停留在老人有没有问题和过错上?案子执行不了有没有首先考虑子女不履行法定赡养义务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今天外面已经飘起了雪花,即使这3600元顺顺利利让老人拿到,能够保障老人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吗?我们的法官到底应该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去处理案件?且不论这些钱够不够老人的生活所需,区区3600元都执行不了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对老人品头论足、指手画脚!

        归根结底,是法官在自己的心中,把群众放在了什么样的位置。当法官把自己当成一个官,看到的就只是手中的权力,想着的就是去评判和指手画脚,那么他的眼中是看不到群众的利益和疾苦的;当群众在法官心目中被摆在了应有的、重要的位置,他则会用心的、竭尽所能地去守护、捍卫群众的利益,为他们伸张正义。电影《桃姐》让我体会到的就是这种温暖的感觉,我们法官面对的当事人、群众绝大多数都是像桃姐一样的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只有当法官对待当事人就如同《桃姐》中那种像是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抑或是最要好的朋友,不要仰视也无须心存戒备,怀着那份平实、朴素的情感,有的只是想懂得该如何面对他们、珍惜他们和爱护他们时,才能真正意义的把握和实践好手中这份沉甸甸的权利,这……才是司法为民的真谛!

        机械的忙碌中抽出一点时间观赏这部影片、进行一番思考是一次荡涤心灵的选择。像一碗暖暖的白米粥,虽然无味,但却融合了人生百味,让我们司法者明白,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有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镜、以民为重、以民为先,才能实现以公心立公正,以公正得民心。

        有一份责任需要我们去担当,有一份幸福需要我们去分享。只有心中装着别人才能真正拥有自己!今晚这份白米粥味道好是温暖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