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法院:普法宣传常态化 点多面广效果好

18.11.2015  16:59
        陕西法院网讯    今年以来,蒲城法院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要求,全力拓展法律宣传服务,讲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群众常态化持续送上法制精神大餐,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在普法宣传上变理念、变形式、变载体,立足实际,大力创新,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将法制宣传工作变得多样化、新颖化、大众化,不再是简单的偶尔印发宣传资料、送法下乡,不再是简单的上街法律咨询,不再是蜻蜓点水似的释案答疑……,而是……

                                                                                                      传统普法在身边

        2015年年初,蒲城法院就提早召开普法宣传工作相关会议,把一年的普法宣传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丰富宣传资料,特别是精心设计的宣传册里,既有法律知识问答,又有相关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相关典型案例选编。内容涵盖方方面面,法条案例双重警示。统一印制便民联系卡、横幅、宣传资料,法官干警在所包联村发放便民卡、悬挂横幅,适时采取入户走访、电话访问、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以及开展各类宣传活动的方式进行联络。辖区人民法庭在各镇适逢集会之时,通过巡回审判车的广播、电子屏等设备宣传法院工作,在集会现场帮助群众解答法律咨询,发放印有法官姓名、照片、手机号码的便民联系卡,许多群众打电话咨询法官,解决了不少群众的矛盾纠纷,便民联系卡架起了法官干警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在镇、社区、重点企业、军营等建立了联系平台,在显著位置设置了公示牌,公布联系法官的姓名、职务和通讯方式等信息,方便了群众和法官的联系,从而形成了及时衔接,防控化解矛盾纠纷整体合力,群众一个电话就可以咨询法官相关法律问题,把司法宣传工作做到了群众身边。

        有的法官或是村干部邀请,或是主动进村、社区开展法制大讲堂,开展就地调解、就地审判、就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如何起诉?如何维权?如何打官司?”只要群众有诉求,包村法官、辖区人民法庭为其提供便捷服务。

        为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特别是遇3·8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日、重阳节、禁毒日、国家宪法日等节日,专门制作相关法律知识宣传册在镇、村、社区、企业等分发传阅,设立咨询普法点,法官进行农民工维权、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婚姻家庭、禁毒等法律知识宣传,引导群众树立学法、守法、知法、用法的理念。为了不耽误工作时间,各庭室按照时间表安排利用晚上每两周一次常态化在人员密集的县广场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咨询服务,“面对面”解答群众心中的“疑问”,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积极打造诉讼服务中心窗口法制宣传平台。在诉讼服务中心的明显位置张贴风险告知书、诉讼费缴纳办法等,引导当事人了解相关诉讼知识。设立专门导诉台,对相关诉讼事务进行解答和引导。设立判后答疑室,对当事人的不明之处进行答疑解惑。争取律师每天在诉讼服务中心进行无偿服务。设立信访接待室,每天由一名院领导值班,接受举报投诉和意见,对每一位来信来访做到心中有数,矛盾做到预研预判。诉讼服务中心的法官干警们坚守着岗位,导诉、立案调解……,到处是他们忙碌的身影,通过窗口传递着普法的气息。

                                                                                                          特色普法感受深

        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蒲城法院的普法工作还注重有的放矢,讲究针对性。

        “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蒲城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玉琦心里牵挂着、惦念着包联小学的学生们,带着普法宣传员走进罕井镇庙台小学的学生们中间,送上节日礼物和祝福,不忘记传授法律知识,用真情来关爱学生们。

        一年来,该院迎来了一批批带着好奇心走进法院的在校学生,他们来自蒲城辖区各个中小学校,他们参观法院,旁听庭审,法槌原来是这样子的,每个孩子上去摸了摸,高高举起轻轻落下,随着一声清脆的敲击声,孩子们抿嘴笑了。这可能就是他们对法庭的最初直观感受,在成长以后的记忆里或许会留有法官的印记。

        以举行国家宪法日暨公众开放日的形式邀请在校学生走进法院,走进法庭、旁听庭审、参观审判场所,将法律与警示案例相结合,提高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的能力。

        同时将一些典型案例配以幽默漫画,编排成以案说法宣传展板,以法制展板、举办法制报告会方式在桥山中学、南街小学、孙镇中学等学校开展“送法进校园——法在心中    快乐成长”活动,受教育学生5000余人(次)。不少老师、学生在观看展板时还拿出手机拍照,以备闲暇时细细品读,每到一所学校法官们都要给学生们上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以典型案件和违法行为为教材,采取以案说法的方式,从事发原因、造成的后果到应从中汲取的教训,题材真实、内容丰富、讲解有针对性,使得现场气氛很活跃,与学生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法官凭借丰富详实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语言、以案说法、以情感人,使学校师生对如何警惕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少年犯罪造成的危害,以及学校和学生如何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青年法官们还和学生进行互动,为学生现场提供法律咨询。蒲城县桥山中学范安辉主任谈到:“这样的普法对学生而言正是雪中送炭,无疑成了学生们的一本普法书,相信在他们的人生路上将受益匪浅。

        为了进一步提高法院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推进阳光司法,举办了“开放日”活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基层群众代表和服务对象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1000余人次,参观了诉讼服务中心、科技法庭等,详细地了解了多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精心挑选了典型案例开展旁听庭审、警示教育座谈,并征求对法院的意见和建议,近距离旁听了案件审理,汇集社情民意,吸纳群众智慧,让社会公众全面了解了法院审判执行工作,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提高司法公信力和社会认同度。 

        为进一步增强宣传效果,该院扎实推进审判“五进”活动,选择赡养、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典型案件在椿林石道村、县交警大队、达仁社区等地就地开庭、就地审判,组织群众旁听,引导理性维权,充分发挥案件处理结果对群众的示范作用,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收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数据”普法途径新

        在传统普法的基础上,蒲城法院的普法工作敢于与时俱进,注重走创新普法之路。

        只要有一台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可看到蒲城法院的庭审图文和视频直播。一年来,蒲城法院大力采用官方微博图文直播庭审和网络视频直播庭审,群众通过简单方便的操作便可旁听庭审,很好地解决了许多群众无法亲临现场,通过点击陕西法院诉讼服务网、蒲城法院官方微博即可看庭审全过程。

        积极拓宽普法宣传渠道,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短信、电视、纸质媒体等多种介质,及时公开法院主要工作开展情况、重大典型案件审理情况,进一步扩大普法宣传范围。2015年伊始,最高人民法院确定将今年的第一场“法庭印象”微直播活动于1月22日在蒲城法院孙镇法庭进行,图文并茂地直播了整个直播活动从早晨7点40分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19点21分,包括开庭审理、法庭调解、勘验现场、入户调解、法律咨询、回访当事人以及送达法律文书等工作内容,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网民的高度关注,直播过程中,广大网友也积极参与了互动,微博点击率不断攀升,当日点击量超过1400万次。制作播出《法治渭南》节目4期,6月19日,陕西电视台《法治微前沿》栏目播出审理的一起母亲诉儿子的排除妨害纠纷案件;10月30日,渭南电视台播出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的专题节目——《阳光下的天秤》,两期节目都引发了社会广泛而积极地讨论和赞誉。2014年12月24日蒲城法院开通官方短信系统,通过移动公司短信平台,向手机用户发送普法短信,受教育人群达5万人次。接收人群包括蒲城县领导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政法系统干部、乡镇街机关、村委会等干部,案件当事人及群众。短信内容为该院干警根据受理的典型案例编发的感悟性、警示性普法宣传案例。类似“同学聚会话家常,以酒助兴本无妨,凡事应有三分度,莫因冲动坐班房”的普法短信,言简意赅、具体适用,让人们感受到法律的神圣威严,增强了守法的意识。这是该院开设官方短信平台带来的积极作用。正如该院领导所说的:“面对“案多人少”的突出问题,我们要不断创新普法方式,利用“数据”普法,充分发挥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短信、科技法庭等平台的作用,把更多的时间腾出来让法官去办案,办好案。”相信随着不断的摸索,精心打造的以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短信四大平台为主体的法院自媒体平台定会为桥山之下、洛水之滨的人们谱写一曲曲优美动人的普法之歌。

        当前形势下,蒲城法院将一如既往按照党的号召和要求,积极适应形势任务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法律需求的新变化,积极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不断创新宣传新途径,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努力使蒲城法院的宣传工作成为关洛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截止发稿时,蒲城法院普法宣传的法官干警们正走在前往孙镇普法点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