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法院:释放团队协同 科学管理的巨大潜力

17.12.2015  18:26
        陕西法院网讯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法院结案工作形势严峻。带着人民法院如何破解积案件压力、实现提质增效的课题,省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于11月份走访了西安、安康、渭南、咸阳四个中院和部分基层法院、人民法庭。调研中发现,在结案压力骤增的情况下,也有少数基层审判部门依靠高效的团队协作和审判管理,不仅没有忙乱不堪,反而如闲庭信步、行有余力。例如蒲城县党睦人民法庭不仅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年度岗位目标结案任务,还抽调出一名审判员协助其他庭室办案。截止11月底,该法庭收案426件,结案402件,结案率达94.36%,调撤率达75%,全年上诉案件仅12件,维持11件,改判1件。审判工作呈现出高效、高质的鲜明特点。

        一是统筹调度,建立集约式工作机制。结合基层法庭实际,一改以往法官各办各案、单打独斗的工作局面,将每周工作时间内容模块化,采取“二二一”的集约式工作模式,即集中两天进行开庭、调解等案件审理工作,集中两天下乡送达,其余1天机动处理相关事务。在这种工作模式下,有效解决了忙闲不均、人事交叉问题,合议案件不再“”人、“”时间,最多时一上午可以开五个庭;下乡送达不分案,统一规划人员线路,极大节省了人力物力。

        二是各司其职,注重团队的分工协作。针对每名法官干警的特点优长有序分工,两名年轻的助理审判员是办案主力,着重开庭、调解等案件审理工作上;一名老书记员在做好法庭值班、后勤保障和服务等工作之余,利用其熟悉当地社情民意的优势,还从事送达工作并主持调解或邀请村干部、调解员共同参与调解案件;两名年轻书记员则辅助法官做好送达、记录、卷宗扫描上传等一系列辅助工作,真正做到了人员分工有序、集约高效。

        三是繁简分流,优化配置审判资源。对于能够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积极主动适用简易程序;对于普通案件的审理,在向当事人充分释明,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通过缩短答辩期、举证期限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简化程序;对于相对复杂的案件,重视做好庭前证据交换等准备工作,比如,在审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的案件时,被告申请九个证人出庭作证,承办法官引导被告从中筛选出三个思路较清晰的证人出庭作证,其他均以书面证言代替,节省了开庭时间,提高了庭审效率。

        四是主动创新,借助信息化提升审判效率。在审理一起被告在缅甸打工的案件中,法庭采用远程视频庭审,减少了当事人的不便,提高了审判效率。此外,他们大胆尝试手机短信送达、邮寄送达、远程视频调解等方式,其中电子送达27案32人,远程视频调解2案,将科技力量与审判实践有机结合,尽可能地提高审判质效。全年党睦人民法庭共使用远程电子签章400余次,极大提高了办案效率,方便了群众诉讼,减轻了群众诉累。

        五是多方联动,有效化解纠纷。注重加强与辖区内政府、派出所、司法所及村委会等的沟通协作,对涉及土地纠纷、赡养纠纷等案件,审判人员都会深入村组,联系村干部和几方当事人,一一化解纠纷,真正做到案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