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蓝田:人民陪审员工作的“加法”与“减法”

06.09.2015  09:11
        近年来,陕西省蓝田县人民法院在遵循司法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基层法院首创精神,通过推行大陪审制、打造陪审文化等举措,发挥了优秀陪审员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做好“加法”的同时,探索人民陪审员自主化管理路径,淡化法院行政管理色彩,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出陪审制的内在价值。

        大陪审制:让陪审员说话更有分量和底气

        今年4月的一天,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在蓝田县刘村村委会公开开庭审理。细心的旁听群众发现,这次坐在审判席上的人数比往常要多,除了身着法袍的2名法官外,还有3名和自己着装相似的群众。

        原来,这是蓝田法院首次试水“大陪审制”,推进人民陪审机制创新的一次微改革。

        人民陪审制是推进司法民主,畅通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监督审判工作的重要渠道。然而,长期以来,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司法实践中一部分陪审员自觉不自觉地扮演了消极听审的角色,往往很难表达异议。既然传统的“1+2”、“2+1”陪审模式,虚化了陪审员在合议庭中的话语权,那么,何不让更多的陪审员去评判?

        于是,蓝田法院开始思索改革传统的陪审模式。经过大量调研、论证,以“2+3”、“3+4”为主要模式的“大陪审制”就此出炉。这意味着,在5人制的合议庭中,至少有3名以上的陪审员。“大陪审制”主要适用于案件事实认定有较大争议,需要运用日常生活经验或相关专业知识作出判断,而法律适用争议不大的案件。这种数量上的变化,使得陪审员在合议庭中始终居于多数,确保了陪审员在合议庭中说话更有分量和底气。

        对于合议庭人数的细微变化,人民陪审员本人以及原、被告双方感受最为明显。人民陪审员老樊表示:“这让自己觉得肩上的责任比之前更重了,我们陪审员之间自然而然就会形成比较。”而在当事人的代理人看来,除了法官,他们还要用很大精力去“说服”人民陪审员,这和过去形成了鲜明对比。

        陪审手记:发挥优秀陪审员的引领带动作用

        “人一生没有几个日子是刻骨铭心的。今天,就是个让人难以忘怀的日子。我与其他123名人民陪审员,面对鲜红的国旗,庄严宣誓。我想,我会永远铭记这一刻……”近日,一篇《我会永远铭记这一刻》的文章在蓝田法院的官方微信上迅速蹿红,作者就是该院新任命的人民陪审员许忠贤。

        为增强陪审员职业尊荣感,打造陪审文化品牌,早在2014年,蓝田法院就率先在官方微信、微博等自有媒体上推出《陪审员手记》专栏,对陪审员参审感悟、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件进行深度挖掘和报道,从而有效发挥了优秀人民陪审员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参与陪审期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法官很忙。李法官有清早喝茶的习惯,可好多次茶泡好了,到下午茶杯还原封不动放在那里。”人民陪审员王小俭在手记《法官的时间去哪了》对法官的忙碌深有感触。

        “今年1月,自己的第一篇短文《代理人被辞退引发的思考》在法院网站上刊登后,收到了不少读者的好评。没有想到的是,胡刚院长还把自己的文章看了好几遍。”回想起自己的陪审手记获得好评,王小俭仍然激动不已。

        “法官们也是陪审员手记的忠实读者。自己每期都在看,这里面既有对陪审经验、心得的客观总结,更有对法官裁判方法的理性归纳,对我们年轻法官来说,真的很有启发。”法官小张说。

        自律委员会:陪审员找到“组织”,有了“娘家

        随着陪审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如何高效地利用和管理这支124人的队伍,确保人民陪审员参审的规范化、均衡化,是长久萦绕在蓝田法院院长胡刚心头的一个问题。

        调研发现,人民陪审员在法院的一切活动基本都由陪审员管理办公室安排,而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行政化色彩浓厚,致使人民陪审员地位不独立、内心不自信。既然如此,能否将本由人民法院行使的陪审员日常参审、考核培训等管理权限“下放”,实现法院宏观监督指导下的人民陪审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服务?这样的一增一减,既可以实现陪审员与法官的良性监督,同时,也减轻了法院的工作负担。

        今年8月,经过充分的酝酿后,作为人民陪审员“自主化”管理的一种有益尝试,蓝田法院人民陪审员自律委员会经过陪审员大会投票选举后,正式宣告成立。这就意味着,该院的124名人民陪审员从此找到了“组织”,有了“娘家”。

        “在人民陪审员由谁管、如何管的问题上,自主化管理模式开辟了另外一条路径。它通过赋予陪审员自治机构在陪审员日常管理、考核等方面一定的权限,强化了陪审员的身份认同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参审发言,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胡刚这样解读陪审员自律委员会。

        检务工作室:探索破解监督者由谁监督的难题

        陪审员的权重变大了,职能拓展了,有人也表示了担心:人民陪审员长时间在一个法院任职,作为审判活动的监督者,谁来监督他们?谁能保证他们平时不接到“你和法官熟,找找人、说说情”的电话或拜访,谁能确保他们客观公正地行使手中的审判权力?

        “能不能变被动为主动,在群众监督之外,畅通监督渠道,引入检察院的法律监督,确保人民陪审员依法充分行使审判权。”为破解监督者由谁来监督的难题,蓝田法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早在2014年年初,西安市首家“驻法院检务工作室”已经正式进驻该院。检务工作室设立以来,蓝田县检察院的民事行政检察干警定期深入该院机关及派出法庭办公,并依据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监督规则,对该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而对陪审员履职情况进行法律监督,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为确保法律监督不流于形式,蓝田法院不仅为检务工作室专门腾出了一间办公室,而且将民事行政检察干警的姓名、联系方式制成小卡片,方便当事人和群众随时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