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痴迷制蝴蝶标本 家里放不下想建博物馆

27.10.2014  12:21

魏华展示他的蝴蝶标本记者 窦翊明 摄

我想办个蝴蝶博物馆,一来解决了存放问题,二来能让孩子们见到他们平时看不到的蝴蝶品种。”家住南郊恒瑞家园小区的魏华从小喜欢蝴蝶,20多年前他开 始收集蝴蝶标本,如今他家俨然成了一个小型博物馆。36岁的魏华说,他希望能给孩子们保留一个纯美的自然世界,让更多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魏华喜欢蝴蝶,亲朋好友都知道。而喜欢的原因是小时候和伙伴们一起捕蝴蝶的经历,“那时候只觉得蝴蝶好看,抓到了之后就直接夹在字典里。”魏华说,那时 候只觉得漂亮,并没有标本的概念。而学做蝴蝶标本就是中学时候的事了。没有做标本基础的他只能自己摸索。那时最困扰他的是蝴蝶风干后翅膀不好打开,一用工 具就有可能使干脆的翅膀受损,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位会做标本的人,他向对方请教如何将干蝴蝶展翅,但是任凭他怎么说,对方就是不肯透露半点机 密,魏华并没有放弃,他回家捉了一只蝴蝶,还有一只风干的立体玫瑰送给对方。被魏华诚意打动,对方终于松口,学到诀窍的魏华从此走上了采集蝴蝶标本之路。

魏华已走过十几个省份,他常常一个人在深山中驻扎好几天,被蚊子咬得满身包,但提起这些他只是笑:“只要能遇到好的蝴蝶,吃什么苦都值了。”好在他是一名自由摄影师,时间可以自由安排,每年的4月到10月期间是他采集标本的最佳时间。

如今他的蝴蝶标本数量已经高达三四千只,种类也数不胜数。翠凤蝶、枯叶蝶、蓝宝石、金丝猫四眼蝶、庄周之梦……魏华说,一只蝴蝶标本要经历风干、软化、 展翅、自然风干这几个步骤,每一步都很关键,要避免翅膀和触角破损,一只标本的制作周期在一周左右,最后才能装进框里,而在制作标本上的投入,除了前期的 路费之外,一大部分都用于定做镜框,镜框的支出是笔不小的费用,但比费用跟让他头疼的还是存放问题。家里已经放不下了,他特别希望能建成一个博物馆,既能 让自己的标本有一个家,也能让更多的人分享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快乐。“但愿可以实现吧。”他笑着说。

文/记者郑燕茹 图/记者窦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