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创造制度供给的杭州新优势

23.05.2016  13:57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最大程度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从富阳“权力清单”试点开启全省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之先,到“责任清单”、“工业零土地技改”……这些年来,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主抓手,杭州不断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尤其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抢占了改革的先机。

      然而,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越来越触及深层次的矛盾。面对杭州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的工业投资、实体经济等短板和问题,如何以权力“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创造制度供给新动力,将是未来杭州加快转型的必解之题。

      【杭州实践】

      审改之潮势如破竹

      说到杭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人们都对“四张清单一张网”不陌生。

      “四张清单”也就是政府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一张网”,即政务服务网。

      2014年以来,杭州重点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在全省率先启动、率先公布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审批事项清减率为74.6%;发布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015年6月,我市又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工业企业“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方式改革的通知》,对工业企业“零土地”技改项目实行审批目录清单管理,清单以外项目实行承诺验收制度。

……

      引人注意的是,除了一项项自上而下的改革举措之外,一些极具突破性的政策,正不断在杭州各地主动“试水”,以破竹之势展现出各级政府自我削权的勇气。

      滨江审批流程再造:

      让平地起高楼更快些

      按照传统的审批流程,一个项目的落地,会经历前期对接、土地招拍挂、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二合一”联合审批等多个烦冗的串联过程。

      而在高新区(滨江),一项名为“产业投资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流程再造”的改革,为加快推动产业项目建设打开新通道。

      此次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把先前的串联审批程序,建设性地修改为并联模拟审批。按照滨江住建局负责人的说法,“模拟审查的核心就是提前介入,在未取得土地手续的情况下实施方案模拟审查。”

      顺利的话,可以较之前省去大约3个月的时间——即在土地出让、项目备案、规划用地许可证办理等阶段,同时对企业的施工方案设计进行模拟审查。一旦企业摘牌拿地后,即可直接进入正式的审查。

      此项改革的第二项核心所在,即实行桩基先行备案。

      对建筑行业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一幢大厦的建成,大致可以分为地上和地下部分,而地下部分,就是所谓的地基——按照以前的做法,只有在施工图纸全部拿出,并取得《施工许可证》之后,才可以正式动工。以一幢百米高的大厦为例,地上部分会涉及消防、线路等设计,往往出图时间,都会超过半年之久。

      在这个流程上,滨江住建局又主导了一次分流的并联改革——允许把建设项目分成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上下分步,分开审查,即拿到“二合一”批复之后,就可以集中先行完成桩基部分施工图,在承诺上部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对桩基进行先行施工。

      基于这项改革的规范性,当地还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革优化产业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和服务实现流程的实施意见(试行)》,“这样的做法,整个流程走下来,会省下6个月的时间,改革上有些‘胆大’,但很规范,成效也很明显。”

      从今年1月开始,“放权让平地起高楼更快些”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开始被应用到浙江之门、阿里巴巴二期、海康威视互联网安防产业基地、施强集团电子商务平台项目等工程之上,投资项目的建设进度平均提速9个月,为企业发展赢得时间、赢得先机。

      全省首个行政审批局

      行政审批创造“大江东速度”

      就在高新区(滨江)新政推进之时,同在钱江南岸的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全省首个行政审批局于4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

      “让专业的人腾出手来做专业的事。”正如大江东办事服务中心负责人陈琦所说,与过去“以批代管”的行政审批模式不同,现在,大江东将原本由财政、发改、环保、建设、安监、质监、外经贸等近40个条线负责的600多个审批事项,从各个职能部门剥离出来,以多步走的形式归入新成立的行政审批局,逐步完成审批事项、审批职能、审批人员向行政审批局“三集中”,实现一个办事大厅、一支队伍服务、一个平台保障,直接实施审批事项,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从而实现审批职能化零为整和“一枚印章管审批”。

      效率,是大江东行政审批变“局”后最直观的收益。

      以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契证三证联办为例,原来办事群众需要跑三个部门等待5个工作日,现在办事群众只要到一个窗口办理,1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工业备案类项目全流程用时在周边地区最短用时100个工作日的基础上,压缩至60个工作日;政府投资房建项目在周边地区最短用时200个工作日的基础上,压缩至92个工作日……“大江东速度”正在不断被刷新。

      值得一提的是,大江东探索高效行政审批的脚步并未停止。据悉,大江东正在积极申请省级“综合收件”审改试点,以打破原来按部门设置审批窗口的方式,努力实现“一窗受理、后台流转、一窗办结”。

      简单来说,就是把“老百姓跑”改为“内部工作人员跑”。例如在投资项目审批、工商注册登记和不动产登记过程中,同一个材料可能需要重复递交给多个部门。今后,办事群众只需要在一个窗口递交材料,各关联的审批事项即可在系统后台共享材料,真正实现“一个窗口全搞定”。

      【调查研究】

      企业期盼改革加速,政策仍需全面落地

      投资项目审批之难、之烦,曾有企业家用“万里长征图”来形容。不可否认,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地不断深入,“万里长征”也日渐成为历史,但摆在决策者层面需要破解的难题依旧存在。

      日前,杭州市统计局选取1871家企业,开展企业投资意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工业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投资环境仍然需要优化——

      以备受关注的“零土地技改”项目审批方式改革为例。数据显示,杭州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占比高,新增或改造设备项目占了近九成。去年以来,杭州创新推出“零土地技改”项目审批方式改革,企业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技改项目,只要是不属于审批清单管理的项目,向相关部门承诺报备即可。

      说简单点,就是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预先设定工业项目准入标准,工业企业据此作出达到预设准入标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企业凭行政主管部门的承诺备案受理书实施项目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通过后投入生产使用,从而实现了工业项目从审批制到承诺验收制的转变。

      对企业而言,最大的变化在于,改革后大大简化了审批流程,审批时间由过去1-1.5年压缩为1-2周。

      半年时间过去,作为此项改革的牵头部门——市经信委产业投资和技术改造处的资料库里,已经累积了厚厚一叠案例:截至今年4月底,960余个项目从该项改革中直接受益。

      位于桐庐县横村镇的杭州游龙针织有限公司,成为首个“吃螃蟹”的企业。该企业是一家生产帽子、围巾和手套“三件套”的出口企业。这几年发展迅速,成为沃尔玛等美国大企业的供货商,但囿于场地问题无法扩大生产。“按原来的流程,一个个部门批过来,从出图纸到拿到施工许可证,9个月算快的,拖个1年也是正常的。”“游龙针织”负责人陈柏松告诉记者,“在4栋厂房上各加了一层,增加了6000多平方米,最后只花了3个月左右就顺利拿到了产权证。”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市经信委产业投资和技术改造处负责人看来,“零土地技改”项目审批改革这项工作还有很大提升和改造空间。

      “改革有大突破,但离全面落地还是有距离的。”各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个共通之处在于,涉及部门多,部门之间对政策的认识角度不同,上下之间政策衔接也需要不断磨合。“零土地技改”项目审批改革也不例外,改革涉及经信、审管、消防、环保、建设、规划、安全生产、气象等多个部门,对改革的认识有待提高,改革力度、举措有待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有待深化。企业的顾虑同样存在。“我们也听到一些企业家反映,担心到时候项目做完了,验收不过关,房子白建了、机器白买了,与其心里没数,还不如前面多费点时间。”近段时间,他们正忙着在各个区县市调研走访。“主要是摸底了解情况,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宣传,确保不折不扣把改革举措贯彻下去。”

      【观点探路】

      “L型”走势下的“减法”与“加法”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简政是权力做“减法”,是审批做“减法”,是办事效率做“加法”,是市场活力做“加法”。

      在全国经济“L型”发展走势的大背景下,杭州在去年加入“万亿元GDP俱乐部”,在今年“十三五”开局的第一季,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14.66亿元,增长10.3%,增速依然保持两位数。这个好的经济形势,来自于改革创新、转型升级。面对新常态,我们需要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看到短板和不足,从而持续推动简政放权改革向纵深发展。

      推动经济发展,一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调控和监管作用,两者需要有机结合。自富阳“权力清单”试点开启全省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杭州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投资环境最优”的城市,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减少审批层级,激发基层活力;管得少,反而管得好。但是杭州在经济发展中,仍存在投资和实体经济等方面的短板,亟需以权力之“减”换取市场活力之“加”,亟需创造制度供给新动力,以加快未来的转型升级。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简政之改革必然会越来越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如同“割肉”,干起来毕竟会“肉痛”。但不干就会错过改革的最佳时间窗口期,就会影响发展大局。

      权力做“减法”、审批做“减法”,就是为前进之路清障、为前行之人减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3句话12个字,关键词很清晰,而最要紧的就是:真正落实到位!(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