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粮袋子”丰富“菜篮子” 科学种田新时尚

03.03.2015  10:18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和“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在西安参观,让古城人倍感温暖,更添动力和热情。为贯彻习总书记来陕西考察工作时提出“要在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上下功夫,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的讲话精神,西安市农委将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条工作主线,全力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实现新跨越。为展示正在实施中的西安特色农业,从即日起,本报开设“2015西安农业新常态”栏目,带市民走进春意萌动中的田间地头,感受新农业带来的新变化。

     科学种田成农业新时尚

    自动虫情测报灯、小气候信息采集器、水肥一体化喷灌,昨天,随着西安市农委集中采访团走进蓝田县的节水增产示范园,自动喷灌机在一畦畦绿色的麦苗中均匀地洒着水,犹如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清新而美丽。“按照旧的农耕方式,初春正是农户们最繁忙的时候,现在田里都安装了各种自动化的设备,大水漫灌、人工施肥都逐渐被淘汰了。”西安市农委带队的同志这样说,“一个个先进的科技正被广泛地应用在农田种植中,科学种田成为农业的新时尚。

    蓝田县地形复杂,川、塬、岭、山区皆有,水资源不足是制约小麦产量不能提升的主要因素。从2011年起,蓝田开始开展旱地小麦节水增产模式探索,从最初的坑窖蓄水发展到塑料罐推广式半固定式自动喷灌,2014年实施再改进,增加过滤和施肥功能。200亩示范园中,建有输水泵站、地下管道和出水桩,尿素按比例融入水中,实施水肥一体化作业,闸门自动控制喷灌区域。据蓝田县农技中心农技站站长侯宇介绍,与传统的大水漫灌式浇地相比,这种自动喷淋式的灌溉不仅均匀、高效,而且极大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浪费。原来大水漫灌一亩地需水量为60-80吨,移动喷灌需水量只有16-20吨。同时产量也大大提高,2012年小麦亩产量为300多公斤,2013年增长到460多公斤,2014年就达到了507公斤。

     扩大全市高产创建实施面积

    此外,田间还安装有孢子捕捉仪、自动虫情测报灯、小气候信息采集器等先进科技仪器,随时监控土壤墒情及天气情况。记者在现场看到,仅小气候信息采集器就包括有空气温度、湿度,地温、地湿、结露,气压、光照、风速、风向、蒸发量、降雨量、光合辐射等十余项指标,自动监测每3分钟自动形成数据打印出来,让农业工作者一目了然。按照蓝田县目标,2015年,这样科学种植的旱作节水增产示范田将扩大到1000-2000亩,随后逐年推广,建成西安市的示范县,在全省领先。据西安市农委农业种植处介绍,像这样的土壤墒情监测,西安各个涉农区县均已设有,并建立起了全市的远程监控,“科学种植”已成为西安现代都市农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2015年,西安将在全市6个粮食主产县建立小麦、玉米万亩示范片51个,千亩示范方100个。推广高产创建工作组织及技术经验,推进千亩示范方向万亩示范片的转型,扩大全市高产创建实施面积。加大“菜篮子”产品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工作投入,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来源:三秦网 文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