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R装置中磁体支撑采购包制造准备评审会顺利召开

21.03.2016  11:06

  3月1-2日,ITER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磁体支撑采购包制造准备评审(MRR)在贵州航天新力铸锻有限责任公司召开。ITER组织磁体处处长及相关负责人、核聚变中心总监和中方磁体支撑采购包负责人、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贵州航天新力铸锻有限责任公司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本次评审会议。
      MRR是ITER计划对设备制造前考核的重要过程,是允许放行制造的唯一依据。本次会议就磁体支撑采购包的设备制造设计、试验流程、材料清单、包装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严格审查和充分讨论,在对开工现场实地考察之后,最后形成了专家意见。任务承担单位将积极响应,按照要求进行详细审核和修订,为最终制造做好充分准备。
      ITER第一个安装的部件,中国是唯一制造方
      ITER计划磁体支撑系统(包括重力支撑、极向场线圈支撑和校正场线圈支撑)的建造任务全部由中方独自承担。其中重力支撑不仅承受着托卡马克装置1万吨的净重,还将承受装置放电运行及极端条件下产生的巨大脉冲电磁力。因此中方承担的制造任务非常艰巨,既要考虑承重的稳固性,又要考虑在承受巨大电磁力瞬间冲击后,依然稳定支撑整个ITER装置,并保证所有安装紧固在ITER装置上的部件不会受到影响而正常工作。
      因此磁体支撑采购包制造任务的质量和能否按时交付关系到整个ITER装置的装配进度和后期实验装置的稳定性。
      对中国制造工艺提出更高要求——连接低温与极低温(-269℃),兼顾材料的刚性与柔韧性
      磁体支撑系统重力支撑子系统由18个复杂支撑结构构成,其下端与低温恒温器底部相连。每个重力支撑子系统高度近4米,重逾23吨。装置运行期间,当环向场线圈冷却到4K温度(-269℃)时,重力支撑子系统的韧性板会向中心方向局部收缩32毫米,环向场线圈需在保持刚性的同时,随韧性板进行同幅度收缩。此外装置运行期间的超高温环境与室温的物理隔绝任务由盘绕在重力支撑内的复杂液氦管道完成。
      通过参与ITER计划,带动了国内材料、企业生产制造工艺的大幅提升,例如国内以前没有产业化级的耐低温不锈钢板,太原钢铁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制造出了ITER级的耐低温不锈钢板316LN;贵州航天新力铸锻有限责任公司创新研发制造出国内重力支撑子系统专用的718和A286高温镍基合金紧固件。目前,我国这些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真正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转变。这些新的材料和生产工艺均可广泛应用到轮船、核电站和化学领域。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