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学院完成“走历史路 悟历史情”国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

12.10.2015  02:32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6周年之际,西京学院学生利用国庆假期进行“走历史路,悟历史情”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从实践中深入了解历史,感悟革命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弘扬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西京学院学生参观半坡遗址博物馆

—— 追本溯源,参观半坡遗址博物馆。 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1958年在遗址上建成半坡遗址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 遗址中的房屋、地窖、灶坑、男女分葬的集体墓地、各种生产及生活用品等遗迹遗物,向学生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生产生活情况。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子们参观了出土文物展览区、居住区遗迹、遗物等,并在制陶区了解到古代人烧窑分为横窑和竖窑两种方式。古人发明的一系列生活用品另学生们惊叹不已。
            通过参观,使学生对于仰韶文化有了深入了解,同时认识到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 感受壮阔河山,参观黄河壶口瀑布。 “风在吼,马在哮,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站在壶口瀑布前,万钧书院的学生王晨阳情不自禁的唱起了《保卫黄河》这首壮烈豪迈的歌曲。
            在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该院实践小组参观了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壶口瀑布,呼啸的水声热情歌颂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学生们拿出院旗,与瀑布合影留念,并庄严承诺,要继承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为实现中华复兴而努力奋斗。



西京学院实践小组重温历史踏进革命圣地延安
              重走延安路,不仅学子们是对红色精神、革命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更体现了他们火红炽烈的爱国情怀。
            —— 缅怀先烈,重走延安路。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该院实践小组怀着缅怀先烈,重温历史的心情踏进了革命圣地延安。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他们来到宝塔山、枣园等地,触摸历史痕迹,细嗅革命气息,传承革命精神。
            该院实践小组利用国庆假期时间,重走历史路,感悟历史情,在参观与聆听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中华历史的厚重,感受到了中华河山的壮阔,深刻理解了革命精神,对学子们进行了一场生动的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责任编辑:徐绒绒)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