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学院打造特色专业扎实做好学科建设

21.07.2015  19:05
            西京学院确定“以行业为依托,以工科为主体,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类专业,突出优势专业群,适度保留相关支撑专业”的专业布局。             —— 强化专业课程建设,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该院走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具有了招收研究生教育的资格,办学起点高、特色鲜明。学院的学科专业全方位加强专业群建设,为学生成长成才汇集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坚持特色发展原则,实施“一体N翼”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夯实基础、项目导向、创新创意、国际视野、个性发展、能力提升”的培养思路,培养“科学之精神、人文之素养、专业之特长”的创新应用型人才。突出协作育人和实践育人原则,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等协作育人模式,构建有效的“全过程、多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个性化培养原则,构建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采用“学分银行”和灵活学分制模式,扩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空间,逐步实施定制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实现人才的多路径成长。             该院培育了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社会的发展各专业教学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将由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多元开放、互动整合式的教学体系。该院注重相关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与交叉,以培养学生宽广的视野和跨学科的思考能力与创造力;重视在多元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下追求独立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精神。             学校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全人格教育和“科学+艺术”的指导思想,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宽度”“厚度”“深度”的协调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坚持社会需求导向原则,使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紧密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紧密对接。             逐渐形成了以企业需要为目标,培养既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又具有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逐步形成了“校企融合,过程导向,能力为本,两轮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岗位职责要求为核心,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质以及品德和心理素质。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按照“教学过程与工作任务相结合,课堂与企业交替”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 扎实做好教学计划,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课程建设是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该院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将课程建设作为院长工程来抓,形成了各教学单位主任直接负责、各教研室具体落实、各课程负责人实施的课程建设体系。             课堂教学围绕三个核心点, 一是 学以致用,注重实效,注重应用知识的学习,紧跟社会需求的变化,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是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措施,设立多元化授课。机制构建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管理机制,积极组织研究这些方法的消极因素。 三是 学生参评教师教育的全过程,并让学生提出学习新要求促进教师教学的不断改革。在教学中大力推进现代教育理念;信息技术与传统手法相结合、教法与学生相适应、知识与课程相符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发挥教师团队的领导作用,构建教学模式机制的多样化。             学院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为此,学院各院系密切关注高等教育最前沿,广泛开展微课、慕课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广“项目化教学”“以赛促学”等教学改革,从而实现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更好的结合。特别是“以赛促学”的教学实践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仅在刚刚一学期,该院累计参与竞赛的学生人数为8690人。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48项。其中,其中国家奖项203项,省级部级奖项45项,产生优秀指导教师14人。国家级奖项获奖总人数274人。其中国家级一等奖42人,国家级二等奖170人,国家级三等奖58人,国家级优胜奖4人。其中在第七届绚丽年华全国美誉成果展上该院107人项目获奖;2015年6月25日,陕西省教育厅公布了2015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该院共有29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省级立项,与2014年相比,增幅为383%。据悉,本次评审,陕西省高校共获批“大创计划”省级立项2547项。             该院注重学生个性培养的教育。在教学中会根据学生个性化差异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彰显自我的舞台,并具有自主选择实践课程和社会锻炼的机会。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             —— 师资队伍不断优化,教学水平逐年提升。 该院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原则,加快现有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实施青年教师培养“百人计划”,近几年来通过攻博读硕、培训学习、出境研修、企业锻炼等形式,较大地提升了青年教师教育理念、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使青年教师较快地成长为业务骨干,截至2015年,学院有教职员工近2000人,其中博士、硕士780余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占教师总数的31%。学院实施教师“251”人才工程,聘请了20名著名专家、教授为学院的特聘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引进了50名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教授为学院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带头人;培养了100名基础扎实,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使整个教学充满活力,4个省级教学团队。近年,学院成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中心,实行校、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建立健全和完善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 建设学院内外综合实践大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经常是枯燥而乏味的,不经过实际的操作与使用是很难被记忆并转化为学生能力的。因此必须重视实践活动,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此,学院大力推进学院内外综合实践大课堂的建设,先后建成各类学院内实验室187个,学院外实习实训基地246个,校企合作项目406个。其中,数控工程训练中心、建筑工程实验中心、自动化工程实验中心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高等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实训基地被评为“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西京学院——商洛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西京学院——陕西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被评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责任编辑:徐绒绒)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