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院士为“双一流”建设建言献策

04.03.2016  18:59
            西北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在这一建设征程中,全体西工大人齐心合力,共谋发展。对于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学校的几位院士一直都保持着热切的关注,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马远良院士谈“双一流”建设:提升认识,更新观念,提高学术影响力。 在全国来讲,西北工业大学应该是几十年来,为国民经济服务、培养人才方面,还是可以数出来很多成就的。但是就更高的要求来讲,在提高学术影响力方面,校长所说的知识创新方面,确实显得有所不足。不是没有,是还不够多。这个事情关键是要从认识上做调整,要把更多精力用来思考这个问题。             西工大人向来做事情是什么样呢?有了一个先进、创新的概念,然后就专注发展相关的创新理论,然后思考在国防建设或者在国家经济建设,能够发挥什么作用、能否进入工程应用,再解决相关的高新技术问题,最后做出来装备,以至于发挥比较大的作用。这样做下来没错,问题是,像一个新的创造性系统,对国家有用的工程系统,这个链条很长。我们有些工作团队是其中一种模式,但是我觉得还要发展多种多样的模式。有些团队可以不这样做,比如说倾注基础研究,或者应用基础研究,或者在若干年里倾注在某些方面的某一项高新技术上,而不必都是从头到尾这么做。这么做往往时间也比较长。技术发展链条总体是很长,基础性的突破有个特点,往往是带动面很宽。自我评估,我们西工大确实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层面,下的力量还是不太够,但是这一点我觉得没有什么太难的,不是不难,但也不是说难到做不了。
            所以我主张在思维上调整一下,为了要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在学术影响力上有比较大的提升,我们现在有条件做得更好,因为正如汪校长说的“形势非常紧迫”,要把压力变动力,我们把这个事情抓得更紧一点。             除了已经从事基础研究的同志有更多更好的产出以外,主要精力在工程技术研究方面的老师,只要适当做一些调整,同样可以在应用基础或者某些基础问题上,做的很深,为学校影响力的提升做出一份贡献。我觉得这是可能的,不要小看这一点。             ——傅恒志院士谈“双一流”建设:不停步的奋进,实干,出奇制胜。 这些年来西工大确实在发展,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在发展。但是和国内一些最好的大学比起来,我们不光有一些差距,发展速度也赶不上。如果不重视,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咱们的中华民族有过最危险的时候,此时我们的西北工业大学也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现在警醒全校师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么办呢?建设上,要跟得上形势,能够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世界一流的学科。对此,每个人必须有责任意识。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局面,就是因为我们的精神状态不佳,没有谁有这样的危机意识,所以不觉得自己身上担着多大的担子。这个认识对发展来讲是个最大的危害,所以,不仅仅是学校领导的思想观念跟得上“双一流”形势,全校的人都得跟上。大家都能够动起来,把这个真正作为西工大的整个思想观念,将“双一流”意识扎上根。我记得最困难的时期,那的确是经费非常困难的时候,我们提了个口号叫:“在紧日子中奋进,过紧日子了在困难中发展”。现在我们必须要有这样奋进的意识。             还有一点我觉得讲得非常好:实干精神。在咱们西工大的“三实”校风中,最核心的都是围绕实干、实实在在的东西。第三是我们必须要出奇制胜,有重点有特色,用重点、特色引领全校,这样才能够发展得更快更好。             ——周尧和院士谈“双一流”建设:不待扬鞭自奋蹄。 现在的关键是整个西工大教工都应该着急起来。我觉得学校现在需要一种精神,“不待扬鞭自奋蹄”,就是不需要别人督促,自己往前跑。我那个时候,不管是教学也好,科研也好,都对自己有个要求,做到尽善尽美。投机取巧是不行的,要花工功夫。办专业也是,因为刚从前苏联回来,国内情况不了解,一点一点地发展,哪怕最初这个专业根本不起眼。但是只要你下决心,那你就要千方百计去琢磨、去钻研,怎么才能一步步往前发展,怎么才能赶上别人,怎么才能超越别人。如果没有这种想法的话,光是按部就班,那样确实是像陈书记说的,“慢则衰”。             我觉得年轻人缺少这股劲。不能光想将来做点什么事,提副教授、提教授什么的,不能眼光太短浅了;还要有牺牲精神。如果是学科的领导人,要带这个团队往前发展,就要更加倍地工作,需要牺牲个人的时间,特别是要牺牲个人的一些健康。有些人做不到了。要想发展好学科的话,可能虽然有些累,但是有些事情该做的还要做。如果不能牺牲个人利益,甚至不能牺牲个人健康的话,你也不行。学科带头人要有这方面的思想考虑。 (责任编辑:卢延辉)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