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现西周社祭建筑 或为殷遗民亡国之社

30.01.2015  20:20
宝鸡现西周社祭建筑 - 古汉台
宝鸡现西周社祭建筑 - 古汉台
宝鸡现西周社祭建筑 - 古汉台
宝鸡现西周社祭建筑 - 古汉台
来源: i0.tobei.cn

规模最大的西周单体建筑区全景(本网陕西传真)

汉台 网1月30日讯 (记者 熊晓芳 西安报道) 陕西 周原遗址考古又有新发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对外公布,在该遗址发掘出一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西周时单体建筑,并在该回字形建筑院落中首 次发现西周社祭建筑遗存,残存的亚字形主石基座超过1.68米,当为西周时生活在周原的殷遗民使用的“亡国之社”。同时还发现了迄今为止西周时期最为豪华 的马车及众多青铜器。

最大西周时期单体建筑

宝鸡周原,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首次发现的西周社稷建筑遗存为两座独立的夯土建筑基址。其 中,一座平面呈“”字形,东西宽约56米、南北长约47米,总面积约2600平方米,是目前所见规模最大的西周时期单体建筑;中部有一长方形院落,东西 宽27.6、南北长25.7米,也是迄今所见规模最大的西周单体院落。

尤为重要的是,考古人员在院落中部发现了社祭遗存,其主体部分是一巨型社主石,上部已残仅存基座,埋入地下部分 达1.68米;社主石的正南方是一方形石坛,东西宽4.2、南北长4.6米,系用自然石块垒砌而成。在社主石和坛的东侧则发现多座祭祀坑。另一座呈长方 形,位於前者的东南侧,东西宽10.4、南北长17米。初步判断,两建筑从西周早期一直使用到西周中期。

据专家分析,中国人古代祭祀社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立木,一种立石。这里发现的是典型的立石,人加工的巨 石立在一个大建筑的院子里,虽残毁但正对着北边的门,这在其他地方尚没见过。由於此地一直是周灭商之后的殷遗民生活之地,所以应当是武王克商后迁到周原殷 遗民在当地建立的社,这个社在文献里名称叫亳社。而且该社的底座(近地面部分)为亚字型,是商人建筑的重要特徵,可证其为殷遗民“亡国之社”,即文献记载 中的亳社。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说,中国人常常“”“”连称,其实分别代表的是土地神和丰收神。西周时期社祭建筑的发现,不仅首次为两千多年前的国家祭祀制度提供了确凿的考古学证据,也为深入阐释包容开放的周文化如何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发现镶嵌绿松石最豪华西周马车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同时宣布,在该西周原遗址发掘出一座埋有以往罕见青铜轮牙马车的车马坑。

该坑位於上述建筑基址南侧约50米处,内埋一车,推测驾四马。局部清理发现车轮外一周之牙为青铜浇铸而成,车軎、车辖、衡饰均镶嵌有绿松石,为以往所罕见。有专家表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周时期最为豪华的车,为西周车制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资料。

专家介绍说,墓葬区发掘成果丰硕。共清理西周时期中小型竖穴土坑墓25座,出土各类文物百余件组,根据墓葬特徵 及随葬品组合判断,为一处殷遗民墓地。其中发现一座非常罕见的西周积石墓,葬具为一椁两棺,外棺髹黑漆,而内棺髹红漆。出土铜容器17件和陶器、原始瓷器20余件,多件铜器上发现铭文,器物特徵表明该墓时代约在西周早中期之际。根据铭文判断墓主人名昔鸡。这是建国以来周原遗址出土青铜容器最多的墓葬之一, 也是周原地区近数十年来墓主可考的少量墓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