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承接一带一路新使命 专家与你解读城市创新新机制

29.07.2015  09:38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了《关于推动国家级新区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西咸新区2015年重点围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和以文化促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探索。对包括陕西西咸新区在内的13个国家级新区(以下简称“新区”)提出改革任务,要求新区2015年结合各自特点和优势,围绕重点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   就此《通知》以及西咸新区的使命和建设发展,专访了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军,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部研究员、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分别从各自角度作出了解读。   一带一路代表全方位开发,更是西部的开发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家级新区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新模式、新体系。”王军对记者说,“从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浦东新区开始,就形成了一波改革开放的浪潮。”   王军坦言,相比东部发达地区和已经成熟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在体制机制改革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还有一定差距,这也是下一步前进的方向。他说:“姚引良常务副省长最近提出,西咸新区要做大产业、做旺人气,这对落实国家发改委的精神非常必要和及时。”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代表着中国全方位的开发,这更是西部的开发。”王军表示,国家赋予西咸新区的使命,一方面出于历史传承;另一方面是陕西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有着重要地位,作为陕西最大的新开发区域,西咸新区承担着这方面的使命。西咸新区将进一步做大空港,做大西部门户机场,布局中俄产业园等。”   新型城镇化,西咸创新城市发展“招牌菜”   今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考察陕西时强调,要发挥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实验区综合功能,这次《通知》又强化了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王军表示,探索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在西咸新区不会动摇,将把国家发改委精神落实到“两创”上:一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二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西咸新区践行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招牌菜”。建设丝路经济带需要与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紧密相连,这样才能有效提升经济社会承载能力。王军表示,西咸新区以社会建设为统领,以就业为导向发展产业,形成了诸多可复制、可示范的经验和做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西咸新区建设优美小镇,是用新型城镇化来支撑丝路经济带的建设。   以文化促发展,互联网+是最大的文化   关于“以文化促发展”的改革任务,王军说:“这是国家对西咸新区首次提出的任务。文化不仅仅是产业,也是一种思维模式。要发挥好陕西富集的文化资源,一方面要依托陕西大量的遗址、文物、古迹;另一方面就是每年陕西高校毕业的30万大学生,这是我们重要的竞争力。”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是最大的文化,产业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关于产业融合发展,既要瞄准历史文化和丝绸之路等传统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同时还要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互联网+历史遗址综合利用,创造条件让青年来西咸新区,参与到新区发展中,支持创新创业,真正地以文化促发展。”王军希望西咸新区能给年轻一代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他们在西咸推动包括传统文化和影视的文化产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专家精彩观点   谈创新城市发展新区更需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部研究员、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   西咸新区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因此要更加注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就建设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可能遇到的问题,易鹏指出三方面要尽量避免:一是要政策,要项目;二是单单就文化谈文化;三是思想太保守,不敢有突破。   首先要解放思想,敢于先行先试,有所作为;其次,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不断丰富自身区域建设内涵,要自力更生、自主创造;第三,充分尊重市场的力量,落实简政放权,用市场手段发扬文化的同时带来经济效益;第四,建立负面清单制度;第五,结合西咸的产业规划打造创新、创业乐土。   谈推进“一带一路”要瞄准高端品牌战略,引进先进理念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导、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 王义桅)   “一带一路”上的陕西,在人口、人文、产业链上的优势,使得西咸新区天然具备非常大的发展潜力。陕西要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需要把技术、资本和人才融合,把这三者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从先进理念和高端技术、产业上寻找突破口,形成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叫得响的品牌。   原来讲得比较多的是铁(路)公(路)机(飞机),现在还要看到天(航天)电(力)网(络)的发展优势。多向沿海城市学习,利用好空中资源,精细城市功能,比如扩大公共场所尤其是旅游景点的WIFI功能。多挖掘民间艺术,比如农民的书法、诗歌、剪纸,作为“一带一路”的礼品,通过网络方式进行传播。   谈以文化促发展筛选文化创意项目是重点也是难点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组组长 石英)   西咸新区拥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并且这种资源极具代表性和源流性。因此在传承历史文化资源、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可以大有作为。陕西建设“一带一路”节点,在互联网时代,这个节点应当理解为人流、物流的集散地,科学技术集合的新高地,文化发展的代表地。   筛选文化创意项目是重点也是难点,要在以文化促发展和市场化配置资源之间找到平衡点。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找到突破:第一,利用数字化存储手段保护中华古迹,如建立一个丝绸之路博物馆、汉字博物馆等。第二,给民间资本和民间创意足够的空间,让全民参与进来。第三,以文化展示为主,充分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成一个服务于学习研究旅游考察的地方,健全配套设施。(来源:华商报)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