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以一流的学科建设“催化”产业技术变革
2015年11月23日《陕西日报》第四版
开栏语
2016年4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将迎来建校120周年暨迁校60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史和西部开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风云两甲子、弦歌三世纪、扎根西部60载,西安交大已成为经济强省、科教强省、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支撑和领军力量,为我国科技进步、文化传播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从即日起,本报将连续推出“西安交大双甲子校庆系列报道”,聚焦西安交大在融入陕西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教育科技成就和历史贡献,以及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征程中,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创造的经验和财富。
在西咸新区,渭河与新河之畔,一座集“校区、园区、社区”为一体的“智慧学镇”正在拔地而起。这片被教育部、陕西省和西安交大寄予厚望的4300多亩土地,被称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它聚焦国家战略目标,瞄准国家能源革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将重构学科建设组织架构。以基础学科、工程学科、生命医学学科、人文社科等四大学科为牵引,以一流的学科建设主动融入国民经济主战场,探索21世纪世界一流大学新模式,打造带动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立足学科优势 为区域发展领航
大学是引领社会进步和区域发展的人才高地,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西安交大始终以“扎根西部、世界一流、服务国家”为战略目标,发挥百年名校所积淀的传统学科优势,积极发挥优势学科在引领企业创新、带动区域发展过程中的科技引领作用。特别是近年来,西安交大以“强化工科优势,突破理科瓶颈,加快医科发展,促进文科腾飞”为核心战略,在一流学科建设中发挥机械、能源、电气、管理等传统优势学科的实力,冲击世界一流学科,深化学科和科研体制改革,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西安交大与陕西宝鸡秦川机床集团公司联合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项目,使秦川集团提升了其中国“贵族机床”的龙头地位,在创新发展中不断推动中国齿轮磨床跻身世界强国之列。2015年西安交大牵头成立的“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进入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秦川机床集团也成为协同创新中心联盟单位,使企业迈入发展新阶段。
将地方企业的内部需求与大学的科学技术、人才资源相结合,产生的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西安交大先后与宝光集团、陕西煤化、陕鼓集团等陕西省内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实质性的全面合作;与西电集团、秦川集团共建研发大楼和研发中心;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签约“煤的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技术工程化方案研究”大型工程化项目等,为校企全面合作搭建了一个协同创新的新平台。2006年至今,学校与陕西地方企业共签订合同近千项,合同金额近4亿元,带动陕西生产总值近70亿元,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产学研先进集体”。
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校地各方优势,拓展更多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助力陕西区域经济的发展,从2014年10月开始,西安交大再次推进与陕西省12市区的实质性的战略合作:以能源、化工优势学科带动榆林、延安的经济发展;以机械装备制造学科优势为切入点,加强与宝鸡市的合作;与渭南市合作共建“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着力推进3D打印产业发展等等。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在推进与12市区合作中强调,西安交大要始终将服务地方作为重要责任和使命,不断强化社会服务意识,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创新社会服务机制,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真正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加快成果转化 为经济建设助航
西安交大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提高科研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努力成为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的策源地,发挥大学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责任和使命,构建具有交大特色的科研和科技创新体系。
云峰教授是西安交大从美国引进的“千人计划”学者,也是国际LED行业的知名产业化技术专家。他一手组建的西安交大固态照明工程研究中心在大功率LED芯片、器件封装、测试分析、数值仿真、可靠性和失效分析等方面掌握的核心技术,只有通过产业转化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价值。西安交大主动寻求科技产业化发展,并于2011年与陕西电子信息集团签署了“垂直结构LED外延芯片技术产业化”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技术和资金很快实现联姻——陕西新光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诞生了。公司一期实际投资1.3亿元,成为国内首家将第三代半导体照明芯片技术产业化的高科技企业。
云峰教授成果的转化只是西安交大产学研结合的冰山一角。西安交大“以需求为导向、以科研为支撑、以资本为纽带、市场化运作”的产学研合作体制,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让产学研合作成果遍地开花。同时,西安交大依托自身优势学科资源,着力促进学校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不断强化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推动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增强学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为陕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科技活力。
交大人坚信:大学既可以“顶天”——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亦可以“立地”——依托高校研发平台,整合社会资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搭建服务平台 为社会发展护航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视察时曾指出:“陕西是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陕西发展得怎么样,不仅关乎三秦大地父老乡亲福祉,而且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一带一路’战略、对西北地区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西安交大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特色学科优势,搭建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合作平台,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大学的“思想智库”作用。
作为瞄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的西安交大,其学科门类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哲、教和艺等10个学科,拥有一流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师资队伍,西安交大以“两手抓”战略,本着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原则,在服务地方经济的战场积极发挥作用,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一方面,瞄准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一大批专家学者紧密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以不同视角和维度深入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发展,争先恐后出新思想、出新智慧,涌现出大批“新丝路上的追梦人”;另一方面,梳理自身在能源、机械、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学科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作为发起人协同外交部、商务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境内外单位,正式成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并首倡“丝绸之路学术带”概念框架,以创新驱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的战略发展贡献思想和智慧。
“丝绸之路学术带”将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为起点,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学科交叉、科技创新、文化交融等。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作为西安交大未来发展的新引擎和原动力,以一流的学科建设为牵引,建设好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这个充满活力的创新大平台,也被称为西安交大的“第二次创业”。
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表示:“我们决心在陕西这片土地上,建设一个真正国际范、科技化、接地气的,并能够与国家产业发展密切结合的创新大平台,让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像美国硅谷一样,激发原始创新活力,继续发挥西安交大在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社会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