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成为西部创新排头兵

30.09.2015  11:48

2015年9月24日《光明日报》第一版

      作者: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通讯员 刘谦 纪梦然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24日 01版)
      本报西安9月23日电(记者杨永林、张哲浩 通讯员刘谦、纪梦然)历经近120年的发展,近年来,在老交大传统和西迁精神的滋养下,西安交通大学抓住培养造就一流人才的目标,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积极担当,已成为我国新知识、新科技、新发明的一支重要力量。
      西安交通大学肇始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作为我国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发端,自建校之日起就秉承“兴学强国”的精神,至20世纪中叶,已成为我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据统计,自1959年正式定名西安交通大学以来,该校已累计培养大学生23.6万余名,其中在西部工作的就将近10万名,广泛分布在教育、医疗、电力、军工等各个领域,大多是行业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2006年以来,交大以第一完成单位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14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30多项。两组数据,可以看出交大的科研实力:一个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3项,居全国高校第5位;一个是“十一五”期间申请和授权的发明专利比“十五”期间增加了8倍多,截至目前有效发明专利有1880多项。
      西安交大还主动融入地方发展,与陕西省政府以及秦川集团、延长石油集团等合作建立的研发中心,承担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如交大和西电的合作项目,特别是特高压交、直流套管,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