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融入服务社会大格局 注入人才培养新活力

07.01.2016  09:33
            《陕西日报》2016年1月7日( 通讯员 程洪莉 记者 吕扬)题:西安交大 融入服务社会大格局 注入人才培养新活力

“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这短短12个字是西安交大的育人传统,也是这所百年名校跨越三世纪所凝炼的育人精髓。近年来,西安交大将人才培养置身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全球化视野谋划和探索“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互联网+教育”时代人才培养新模式,扎根三秦大地积极探索21世纪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形态,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交大范儿”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四位一体 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迈入“深水区”

“兴学、储才、强国”,自建校之时起,西安交大一直将人才培养视为第一要务和根本任务,并在不断的改革实践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03年起,西安交大迈出人才培养改革“四步曲”——实施“2+4+X”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工程坊”,推行本科生“书院制”,倡导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西安交大新一轮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正向“深水区”迈进。学校倾力打造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品行养成“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与支撑体系,全面实施提升生源质量、培育名师名课、建设“三创”平台等八大工程,致力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人文情怀、社会责任感和扎实基础、科学素养、全球视野、求实创新的杰出人才。
            来自山东高密的范成瑜高中时就打定主意报考西安交大。2015年开始,西安交大将原有80个专业整合为38个学科或专业大类,本科生按大类招生,好学上进的范成瑜在去年8月成为百年交大的新鲜一员。
            大类招生,只是西安交大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第一步。更多像范成瑜一样的大一新生,他们将在大学期间体验培养方式的内涵变革。西安交大正在打造“一二三四”阶梯式、个性化、模块化人才培养新方案和新的课程体系,实现“2+4+X”本硕博课程贯通与互选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一”搭建是强化人文情怀与科学素养的通识教育平台;“二”是实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相互渗透和有机衔接;“三”是将本科人才培养分为基础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个性化模块学习与毕设阶段三个阶段;“四”是建立四类选修课程模块,适应不同出口的本科毕业生自主选修学习。
            与此配套的新版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理顺基于学科的完全学分制框架结构,为未来实行完全学分制奠定了基础。西安交大还启动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思政课和外语五大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全面推行“大班授课、小班辅导”,实行教考分离,通过第三方命题以评促教,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西安交大副校长郑庆华表示,全新的招生和培养模式打破专业界限,夯实基础阶段,突出“三创”氛围,逐步接轨完全学分制,不仅有利于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也为学生个性养成和提高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

五大课堂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西安交大将各课堂协同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学校提出,第一课堂为知识传授主阵地,第二课堂以书院、团委、社团等为主,第三课堂注重实践,第四课堂瞄准国际交流,第五课堂挖掘网络资源。五大课堂为“四位一体”提供系统支撑,合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除了传统的三大课堂,近两年来西安交大着力打造四、五课堂,营造国际化育人氛围,同时通过“互联网+教育”创新育人形态,让网络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让知识越过大学的围墙走向全世界。             交大学子国际交流的课堂遍布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145所知名大学。今年初,西安交大启动“交大学子世界名校访学”项目,近200名学生假期奔赴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12所世界知名大学,学习寒假课程、进行科研实习、文化交流等,极大提升了学生交流的层次。在小学期,90位英语外教集中教学,强化所有一年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西安交大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吸引了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所大学加盟,将人才培养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除此之外,西安交大的留学生规模也不断扩大,2015年共有来自近百个国家的1800余名留学生在校就读。
              “互联网+是一场国际化的浪潮,正在引发第三次教育革命。”郑庆华在一次演讲中说。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正是西安交大顺应这场浪潮的重要着力点。去年9月,西安交大精心挑选了16门优质MOOC课程作为通识类选修课,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选课。目前参与其中的同学已经超过了2500人,同学们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非常感兴趣。选修《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的自动化31班胡振国同学告诉记者,“这门课有点像百家讲坛,把学生从教室解放出来,学习时还能随时回放,重温知识点,上课的方式很新鲜。”             其实早在2013年,西安交大就开始规划MOOC课程体系了。2014年6月,西安交大与国际三大MOOC联盟平台之一的Coursera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首家向全球提供中文自助课程的大学。目前,西安交大已建成各类MOOC课程23门,在各大MOOC平台上线的课程十分受欢迎,选修人员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总人数已超过31万。在Coursera上线的《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被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十大MOOC课程之一,选学人数长期稳居华语课程前5位。西安交大还承担陕西省MOOC资源中心建设任务,面向省内所有高校免费开放MOOC资源。
弦歌不辍 探索21世纪人才培养新模式

60年前,轰轰烈烈的交通大学西迁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伟大的迁徙,为祖国西部带来了第一所规模宏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60年来,西安交通大学传承践行西迁精神,深深扎根三秦大地,通过自身发展壮大,引领带动整个西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彻底改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如今,西安交通大学的根基血脉早已深深融入西部:近一半的本科生源、六成以上的研究生源来自西部;自1959年正式定名西安交通大学以来,已累计培养大学生23.6万余名,其中在西部工作的就有10万之众,60%的研究生选择留在西部建功立业。“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培养优秀人才,是交通大学西迁的根本目的,也是西安交大今天服务国家的崇高使命!”郑庆华表示。
            弦歌不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安交大以全球化视野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全力打造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在这片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探索21世纪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说,中国高等教育目前急需解决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大学是社会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世外桃源,闭门办学终将会为社会发展所淘汰,必须要建立大学和社会的共同通道。”他认为,人才培养更是如此,只有明确社会需求,才能有的放矢改革培养模式,造就服务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杰出人才。
            交大人博采众长,创新港汲取全球智慧和经验,在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打造创新源泉,彻底突破大学的固有形态。创新港尝试将大学融入社会,打造校区、社区、园区三位一体的智慧学镇,它既是肩负着人才培养使命的大学,又是和社会互通互融的创新平台。在这里,学生成长完全融入社会,知识更新与社会需求同频共振,除了传统的知识传授外,还将为同学们提供更宽广、更直接的实践平台——通过一大批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创客空间等,激发原始创新不断开花结果。这样一来,学生提早进入到需求牵引的科技创新模式中感悟社会,一旦走出校园很快将会成为社会紧缺人才。

(信息采集: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