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任晓兵:为母校,不惧路远艰难

20.05.2016  14:08
            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任晓兵率领研究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一类奇特的“应变玻璃态合金”。这一发现不仅是一个物理原理上的一个突破,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带来全新性能的新材料。近年来,任晓兵提出的应变玻璃概念正在形成形状记忆合金和马氏体材料领域的一个新生长点和热点。

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任晓兵教授

            任晓兵教授求学于西安交通大学,1994年获工学博士,2000年任职于日本国立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现名: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并升任高级研究员(主任研究员)同时取得永久职位。但是,深深的母校情结让任晓兵时刻关心着西安交大的发展,2002年,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经时任材料学院金志浩教授引荐,任晓兵回到母校正式受聘为该校“材料学”学科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交大生涯。
“应变玻璃”十周年“973”项目硕果累累

            任晓兵是智能及功能材料方面的国际知名学者,主要致力于对温度、力、电、磁等外界环境响应的智能材料研究,在形状记忆合金、铁电/压电材料、铁磁/磁致伸缩材料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2005年,任晓兵率领研究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一类奇特的“应变玻璃态合金”。这一发现不仅是一个物理原理上的一个突破,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带来全新性能的新材料。近年来,任晓兵提出的应变玻璃概念正在形成形状记忆合金和马氏体材料领域的一个新生长点和热点。从2013年德国杜伊斯堡召开的关于应变玻璃的专题国际会议,到2014年西班牙毕尔巴鄂召开的国际马氏体相变圆桌会议,再到2015年3月美国TMS(矿物、金属和材料协会)年会,应变玻璃都成为会议关键主题或者安排了专门的分会,任晓兵均做了特邀报告并引起广泛反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TMS年会期间,由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执行委员会委员的萨克塞纳(Saxena)博士提议,该领域知名学者举行了一次“庆祝应变玻璃诞生十周年纪念晚餐”,任晓兵在晚餐期间发表了自己的科研感悟并得到了在场学者的共鸣。             2009年任晓兵团队报道了世界上首例压电性能超越统治了全世界50余年的“压电之王”PZT的无铅压电材料,在铁电压电领域引发了一轮世界性的研究热潮,该论文在短短5年时间被国际同行引用近560余次,成为该领域近年来引用率最高的论文之一。十年的时光匆匆走过,任晓兵及其团队在铁性玻璃、高性能无铅压电材料等方向的研究已成为智能材料领域研究新热点。             2012年由任晓兵作为首席科学家领导的“铁性智能材料的高性能化”研究项目获批科技部973项目,2013年该团队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三年的刻苦攻关,973项目硕果累累,大大提升了交大及国内相关科研单位在本领域的国际知名度。
科研“野外狩猎”探索自主式科研

在任晓兵领衔的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自主性是最多被提及的。任晓兵说:“中心鼓励学生在较大范围内自己遴选研究课题,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独立书写学术论文直至独立发表。” 中心的博士生纪元超自己提出应变玻璃结晶化的想法,独立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其相关工作于2015年发表在物理学旗舰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他用自由和挑战来形容中心的科研氛围,“任老师给予学生很大的空间,鼓励他们自他钻研,勇于质疑权威、思想不要受束缚。”博士生张乐谈到在中心的科研经历时说,“任老师只给学生构建研究的大概框架,在这个框架下自己选择自己的方向,开发了他们科研的自主性,认识到自己才是科研的主人公。”张乐现在已经收到前往剑桥大学访问的邀请。中心没有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强调导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野外狩猎训练”,为学生提供参与一流国际竞争的研究氛围。“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人才。” 任晓兵对此很有信心。
            任晓兵喜欢将科研中的难题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形象比喻,而且认为只有实现这样的类比才能算是达到了真正的理解。一次,他请学生在自己家里吃“忘年餐”时做了一道拔丝红薯,当大家从盘子里夹出拉着长丝的红薯时,他开玩笑地说,“这拔丝红薯很像他们正在研究的应变玻璃,因为黏稠态的糖与应变玻璃在物理性质上是一样”。一句话使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应变玻璃的真谛。许多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继承了任晓兵教授的风格,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谨而不失自由、放松而不失高效,不囿于学术领域,而是关乎自己的整个人生。

打破原有体制打造学术高地

            2008年,中组部启动“千人计划”,任晓兵教授因为在智能材料及多尺度效应的杰出成就在2009年入选第二批“千人计划”。但是任晓兵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成绩,“‘千人计划’对于西部是个机会,对于西安交大是个机会”,他回忆道,“西部对于海外科学家有着不一样的吸引力。西部地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可以给优秀的海外科学家充分的施展空间,并且西部地区生活成本低,更适合海外科学家专心搞科研。”在任晓兵的呼吁下,2010年西安交大投巨资建立具有鲜明交叉学科特色、体制迥异于传统学院的“学术特区”——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任晓兵成为前沿院首任院长。             成立四年多的时间,前沿院从零迅速发展为拥有包括9位中组部千人计划学者、6 位中组部青年千人学者在内的41位优秀教师的强大阵容,高水平论文人均产出已经达到国际排名100名左右的世界一流大学相关院系的水准,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新式学科交叉研究院。             前沿院在制定考核目标时,每位老师、每个研究小组都要在世界范围内找出几个与自己科研领域相同、具有一流水平的参照人物。由前沿院行政部门负责搜集参照人物一年范围的科研成果,然后与院内教师的产出进行比较。良好的科研环境激励着青年学者不断突破自他,屡创佳绩。去年夏天正式加盟前沿院的鲁广昊,今年春天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学者”,青年教师李鹏飞荣获2015年度化学期刊奖(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显示了前沿院青年学者的强劲成长势头。             无时无刻,任晓兵都在强调自己交大人的身份,“母校需要他时,他义无反顾的回到母校的怀抱。母校的发展,他们责无旁贷。母校的未来,他们义无反顾。哪怕前有险滩,他也愿逆流而上”。 (责任编辑:卢延辉)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