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为幸福“加码”

01.11.2022  11:03

  2022西安市夏日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安黎老师今天的讲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注意到以前没有重视的方面,我们也要学着当好家长。”近日,在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内举行的“雨润三秦书香为伴——陕西作家走进图书馆”活动中,作家安黎围绕自己的作品《那些家长》一书,与现场的广大读者共同探讨“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雨润三秦书香为伴——陕西作家走进图书馆”活动由碑林区图书馆与陕西省作家协会联合举办,每期邀请知名作家来到图书馆,与广大读者面对面分享交流,并且全程录像,在云端惠及更多读者。这是西安文旅单位不断创新形式,让文化惠民活动更贴心、更便捷的一个缩影。

  202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创新公共文化管理机制和服务方式,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互联互通、一体化发展。”近年来,西安以场馆设施的硬件建设和文化惠民活动创新开展为抓手,把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体现在各界群众的幸福生活中。

  强化阵地建设

  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

  2022年9月7日,位于西安幸福林带南端,掩映在一抹苍翠之中的西安市新城区“两馆一中心”(文化馆、图书馆、非遗保护中心)正式开放。当天,2022第三届新城阅读文化节也正式启动,通过十大阅读主题活动,为市民群众提供一场阅读文化的饕餮盛宴。

  2022西安市群众广场舞大赛现场受访者供图

  “家门口有这样一个图书馆很方便,馆内环境特别好,还让自己结交到了爱书的书友。”准备考研的马娜依告诉记者,自从去年莲湖区图书馆开馆以来,她每天都来这里看书。

  记者从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像新城区、莲湖区图书馆这样的公共图书馆全市就有14座。

  2021年,文化西安建设的标志性建筑“长安云”“长安乐”与长安书院悄然崛起。画家刘畅用工笔画的形式为西安文化新地标画像,艺术再现了文化西安建设中的文化体验新空间建筑群体。灞河的水将长安书院与“长安云”“长安乐”及十四运会主场馆奥体中心分隔开来,隔河相望,灞河碧水环绕,景色迷人。这些重点文化设施的建设,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

  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馆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之一。2021年,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五次全国文化评估定级命名一二三级文化馆名单中,西安市有三个文化馆被评为一级馆,西安市群众艺术馆便是其中之一。

  前不久,由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参与承办的“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2022西安市夏日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在汉城湖旅游风景区举办,为古都西安的仲夏夜增添一抹靓丽。

  “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生命线。西安市加快图书馆、文化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并依托这些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共享文化盛宴。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西安市共有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963个,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覆盖率达到100%,“三馆一站”免费开放达到100%。

  丰富文化供给

  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

  恢弘沉厚的鼓乐、悠扬婉转的琴音、精彩绝伦的武术……在“2022年‘春雨工程’西安市非遗保护传承人志愿者队伍景区行——临潼站”活动现场,由秦腔板胡制作技艺等26项非遗项目组成的一场文化盛宴,在千年皇家园林华清宫景区内,绽放出了新的意境美,让众多观众过了一把非遗瘾。

  借助“春雨工程”这一品牌,西安市坚持开展文化志愿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志愿服务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文化为纽带,丰富和活跃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西安市群众艺术馆文化志愿者先后走进广西、贵州、甘南、青海等地,将祝福和欢乐带到了祖国的角角落落,提高了人民群众幸福感和归属感。

  文化惠民要有广度和深度,更要有创新的力度。作为对非遗保护和传承的一次有益尝试,不久前,由陕西省喜剧表演协会、西安市新城区文化馆联合多家单位精心打造的原创非遗主题情景现代剧《繁华印记》在西安市新城区幸福剧场首演。该剧以戏曲演唱、曲艺民歌、情景表演等相互融合的形式,讲述了三秦大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灿烂的历史及精彩故事。

  “宣传非遗文化,除了展示展演,我们文化馆正在通过与专业团体的联合,用舞台演出等形式让优秀传统文化走上舞台,以年轻人更易接受的方式打出西安旅游的文化名片。”该剧出品人之一、西安市新城区文化馆馆长易婧表示,要以该剧的首演为契机,不断丰富文化供给,通过文化的张扬、文化自信的树立,更好地助力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数字文化共享

  “”上文化飞入百姓家

  运用高新科技和前沿技术,让文化“”起来,让文化空间“”起来,才能更好弘扬历史文化,更便捷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提高全社会文化素养。近年来,西安市加快推进数字文化工程,让丰富的文化资源借由互联网平台“飞入寻常百姓家”。

  长安诗会、秦腔展播、广场舞展演、非遗展示“云展播”,云上村晚,云上音乐会……在2022年新春,西安市推出了一系列“云享文化”活动,让市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文化旅游服务的饕餮盛宴。在科技的加持下,当“在场”与“在线”并存,西安的文艺佳作越来越多地依靠“”舞台,更好地触达广大市民。

  2021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指出,到“十四五”末,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更加丰富,国家公共文化云等平台互联互通体系更加完善,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公共文化数字服务更加便捷、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西安市加快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推动城市书房、智慧图书馆、社区书屋等建设,丰富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西安市群众艺术馆推出了线上“全景数字展馆”,数字馆充分整合了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和西安市各区县文化馆的数字文化资源,设置了互动直播、活动预约、艺术培训、文旅融合、文化非遗、古都文化等栏目。

  今年初,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大力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定为2022年重点工作之一,全年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开展“西安读书月”“红五月音乐会”、市民文化季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发放“文化惠民卡”,组织文化惠民演出1000场,不断增强文化惠民资源的多方供给,塑造立体文化惠民体系。

  “西安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均衡化、服务标准现代化和服务内容均等化,努力构建群众广泛参与、普遍受益和整体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文化惠民工程让群众普享文化发展成果。”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杨明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