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西安公安工作八大改革亮点

20.11.2014  18:32

     
  西安火车站的防暴布控点
       
反恐防暴演练
       
“家门口派出所”为群众办事带来方便

     
  民警在商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民警与社区群众亲切交谈,了解社区治安情况,征集意见和建议

        本报通讯员  张倩  摄影  朱禹 

        ◆民生 实绩
        ■七类侵财案件报警数同比去年下降3.2%;
      ■八类重点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19.3%;
      ■刑事案件绝对破案数同比上升21.6%;
      ■命案发案总数同比下降21.35%;
      ■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分别下降7.93%和20.7%;
      …… 

        2014年,西安市公安局党委从执政为民、造福百姓的高度出发,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稳中求进、大胆创新,浓墨重彩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深入调整公安工作肌理,扎实推进平安西安建设,大力提升公安机关综合战斗力,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安公安特色的跨越式高速发展强警之路,为西安经济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成效突出的八项改革亮点成为一道闪耀在平安建设中的靓丽风景……
        亮点一:布警格局改革  筑牢平安西安防线
        [关键成效]:
        ●全市街面三类案件接报警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9%,“双抢”案件发案同比下降15.2%。
        [关键措施]:
        ●以反恐思维倒逼警务布防改革,“健全网格化巡逻模式、建立等级化巡逻机制”双管齐下,实现了全市街面整体防控全覆盖。
        群众最大的牵挂是治安安全牵挂,对于公安机关来说,破案再多不如不发案。市公安局党委始终把整体防范作为平安西安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按照公安部“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总要求,深入开展警务布防改革,实施动中备勤模式,做到“面上有巡、线上有防、点上有卡”,筑牢了城市的安全防线。
        所谓的网格化巡逻,即将全市划分为若干网格式的块状结构,明确各网格责任单位,确保责任到人、巡逻全覆盖。等级化巡逻则是市局党委在此基础上的一项创新之举,即根据社会面治安形势不同,由高至低设定了紧急型、加强型和常态型三个巡逻等级,并配套建立了科学的街面防控需求研判评估制度,明确了相应警力部署结构,以实现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当前,全市已在“面”上建立了40个一级巡逻网格和101个二级巡逻网格,在“点”上建立了覆盖重点区域和部位的20个常设、40个临时反恐应急点,在“线”上建立了以环西安边际53个检查站为主体的“护城河”工程,24小时布控防范,各点线面的警力部署随着巡逻等级的提升相应增加,形成了数百个街面巡逻防控作战单元覆盖全市大街小巷的综合格局,使警力真正摆到了街面上,全市街面巡逻警力最高达到日均9千余人次。
        为了进一步提升巡逻效能,西安市公安局还加强了巡警单警装备配备和信息化建设力度,实行持枪巡逻制度,并为每台巡逻车配备了GPS定位系统、公安笔记本电脑、350兆车载电台、对讲机、警务通等装备,为巡逻民警配齐配强了执法记录仪、手铐、警棍、喷雾器,以及夜间所用的反光背心、强光手电等巡逻装备,提升了巡逻工作的实时化、数字化效能。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巡逻民警仅现场抓获的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就达2000余名。
        亮点二:警务战术改革  提升应急处突水平
        [关键成效]
        ●公开向社会承诺,对已经发生的街面案件或事件,做到1分钟响应、3至5分钟处置人员到位、10分钟处置结束。
        [关键措施]
        ●紧扣一个“快”字,通过改革公安指挥、体系布建三道防线和建立联勤勤动机制,全方位提升应急处突工作水平。
        西安市西八路的一家餐馆老板没有想到,仅仅40多秒的时间,首批出警民警就赶到了自家餐馆的火灾现场,并很快扑灭了大火。这是西安市公安局深入推进警务战术改革的一个微小缩影。
        应急处突,重在以快制快。作为全市公安工作的中枢系统和反恐防范第一道防线,简约高效的指挥体系无疑是重中之重。以扁平化指挥机制为核心的改革首先启动:调整指挥路径,将传统的由上至下、层级传递的单一倒序传输方式变更为与一线处置单元“点对点”直接通联、实时指挥;确定重大敏感警情指挥流程,使每一类别的重大警情,甚至每一个重要区域的警情,分别启动什么流程、调动哪些警力、如何应对处置都有详细的程序与标准。而直接向一线点位警力下达处警指令、实时追踪警情及时批量调警,这样的立体化用警思路,也倒逼110指挥中心成为集预警、预案、指挥、处置、保障五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战斗力体,反之又深化了扁平化指挥机制,成为良性循环。
        理论上的机制建立了,如何实现批量、立体和快速调警?市局党委一方面组建起21个分县局的反恐应急队和170个派出所的应急小分队,建立起了市局-分县局-派出所三级处置机制;一方面在环西安城建立了分县区辖区、市二环路和明城墙“三道防线”,进一步明确了各区域的警力部署、防范责任和工作要求,从而落实了一线处置单元。针对火车站、地铁站等重点区域,还打破管辖界限和警种概念,创新推出“铁地联动”、“上下联动”等巡防工作机制,通过对铁路公安与地方公安、地上巡逻与地下地铁警力的深度整合,使之在警力资源和联防职责上紧密相连,形成强大合力。
        这样的布警格局与扁平化指挥体系形成呼应,不仅有效增强了街面见警率和管控率,还使市局指挥中心得以“点对点”调集街面屯警点、网格化巡逻警力、管辖派出所和交警部门等力量,实现了联动即时化。民警之所以能在短短40多秒时间内赶到西八路餐馆的火灾现场,正得益于此。
        亮点三:派出所警务模式改革  提升勤务专业化水平
        [关键成效]
        ●全市社区民警占到派出所总警力的32.3%,达到了1:1.85,全市共创建“零发案”社区350个、村组1897个。
        [关键措施]
        ●围绕社区民警专职化和科学考核主题,以“减负降压、强基增效”为改革方向,强力推进派出所警务模式改革,使延续多年的“大推磨式”勤务模式向治安管理、巡逻防控、社区警务、刑侦打击等勤务的专业化方向“调转船头”。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派出所强、则公安工作强。去年底以来,针对基层派出所普遍存在的职能泛化、多头考核、警力不足和社区民警专职化不够等问题,从工作导向、勤务设置、社区民警专职化和考核考评等方面,对派出所职能定位进行了研究规范,在明确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将派出所勤务模式调整为“三队一室”,即社区(农村)警务队、治安管理队、巡逻防控队和综合内勤室,强调各警种的专业化、专职化,使派出所民警由过去的“身兼数职”变为“各司其职”,不仅避免了工作压力大、头绪多、态度差、效率低等情况发生,工作专业化程序也大幅度提高。
        针对群众最为关心、关注的社区警务,市局党委还明确了人口管理、信息采集、矛盾调解、安全防范、群防群治等社区民警的19项具体任务,做到职责清晰、有章可循。同时,还从体制机制上予以保障,建立了汇总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使派出所的社区警务、管理服务、打击防范等警务效能明显增强,实现了社区警务效能、巡逻防控效能、打击犯罪效能和规范执法效能四个提升,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夯实,全市已建社区警务室538个,专职社区民警991人、专职社区辅警733人,农村中心警务室487个,农村普通警务室2165个,驻村民警573人,农村警务室辅警1491人;全市2.9万余个游艺场所、洗浴、旅馆业、废旧业等特种行业全部纳入公安机关日常管理系统;在全市406个中小学设立了警务室,新派校园保安850人,及时排查各类治安隐患700余起。
        今年8月份,市局党委还从全市公安机关抽调800余名机关民警充实到警力紧缺的基层派出所,并建立了机关民警下沉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夯实了派出所实力。
        亮点四:推出“家门口派出所”  破解社区警务难题
        [关键成效]
        ●在全市警务室共建成“家门口”派出所395个,为群众提供服务4.6万余次。
        [关键措施]
        ●通过自主研究的社区警务工作平台,将派出所办理各类户口事项、开具户籍证明、办理居住证等七项业务下放到社区警务室,使派出所的服务职能真正前移到了群众家门口,解决了公安机关与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听说社区警务室也能办户籍业务,这天早上,64岁的老梁起了个赶早,跑过去尝鲜。虽然民警怎么操作的老梁看不懂,但他依然满意,高兴地说“打印了两份户籍证明,全程不到两分钟。以前办理这样的证明,可能得耗费老半天时间。”
        群众到社区警务室能办哪些事?社区民警如何管理?今年初,随着市公安局自主研发的社区警务工作平台正式在全市395个警务室上线,一张扎根社区、便民利民的网络瞬间在全市各个区县生成,其所具备的强大服务功能,推出后迅速受到群众欢迎,亲切地称之为“家门口派出所”。
        ——促进快捷服务群众。一方面,群众不用跑远路,在家门口就能办理诸多以前只能在派出所办理的业务;另一方面,由于社区警务平台整合了多部门信息,并实行共享,便减少了群众的许多麻烦。比如,以前在为群众办理无违法犯罪证明时,需要以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的证明为依据,然后再由民警经签字后到派出所加盖公章,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公章又在派出所,于是往往出现群众在社区居委会与派出所之间多次折返。现在经过后台信息共享,群众到警务室就能办理,而且还能预约办理,真正让服务落到了实处。
        ——规范了社区警务工作。以往的警务室没有实质性地为群众服务的设备和项目,如此,民警在警务室“做什么”就成为困扰社区民警专职化推行的难点问题。以社区警务工作平台为载体的“家门口派出所”其实是一个管理系统和资源库,其中的电子台账模块将社区民警的大部分日常工作条目化、清晰化,比如矛盾纠纷调解、报警求助、案件回访等,共享了诸多资源,信息还可以自动生成和比对,统计、研判都非常方便,使民警能够有的放矢开展工作。
        ——深化了社区警务管理。市局在社区警务平台上配套设制了社区民警签到考核、指令发布、电子台账、工作业务记录等多种功能,这样,就使社区民警的工作被人性化地集成在电脑网络之中。通过民警采集信息、日常工作实时生成积分,社区民警专职化和为民服务不再空洞,而是成为有落地、有抓手的实体。
        亮点五:刑侦体系改革  提升破案效能
        [关键成效]
        ●全年抓获逃犯总数较去年同比上升107.8%,命案破案率达到97.99%,较去年同比上升6.06%。
        [关键措施]
        ●坚持“以专业化队伍打击职业化犯罪”的理念,深入创建全市命案一体化作战机制和反扒工作站长效机制,大力强化刑侦技术建设,多项刑侦业务工作在陕西省名列前茅。
        继去年完成以“类案侦查”为主要内容的刑侦工作改革后,西安市公安局今年又将目光瞄准命案侦破、街头反扒等重点工作以及较深层次的刑侦信息化建设,推出了“三项建设”:
        建立命案一体化作战机制。进一步优化、整合刑侦内部资源和加强外部协作,建立了以合成化作战为核心的命案一体化作战机制,通过明确责任单位与责任人,有效推动全市命案侦破工作专业化、信息化、规范化建设,提升了命案侦破实战能力和实战效能,今年全市共有8个单位命案侦破率达到100%。
        建立反扒工作站长效机制。针对街头扒窃案件特点,以打击团伙扒窃犯罪、地域性职业扒窃犯罪为重点,在全市警情高发区域建立了17个多警种合成作战的反扒工作站,并配套制定了工作机制,对站点职责、督导检查、协调配合、后勤保障等方面都予以规范,极大提升了各反扒工作站的工作效能。仅在重大节日期间组织的反扒会战中,就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38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推进刑侦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大刑事技术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今年利用指纹系统直接侦破案件581起、利用其他痕迹物证破案442起、利用DNA侦破案件867起、利用影像信息参与侦破案件近百起。
        一项项改革措施有力推动了各项刑侦破案工作,据统计,今年全市公安机关共侦破拐卖妇女儿案件486起,解救妇女327人、儿童215人;侦破文物犯罪案件130起,追缴涉案文物294件,其中二级文物11件;侦破电信诈骗案件558起,追缴赃款122万元。仅在6个月的“秦剑”行动中,全市就打掉侵财犯罪团伙、破获系列侵财案件665个(串)。
        亮点六:改进工作作风  延伸服务触角
        [关键成效]
        ●制定出台6类30项等一大批便民利民措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把方便带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的承诺。
        [关键措施]
        ●深入简政放权、改进作风,制定出台了6类30项等一大批便民利民措施,使全市公安机关便民利民举措累计达到80余项,涉及改进作风联系群众、户政管理、交通管理、出入境证照受理、下放行业管理权限、提升行业管理效能、搭建平台专线、提升接处警服务效能等8个方面。
        自三星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在高新区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增多,尤其是紧急出入境从事商务活动的情况日益变化。今年9月,这里的群众迎来了一个好消息——以后办理出入境手续再也不用跑远路了,西安市公安局在这里增设了出入境办证服务机构,实行“驻地办公”模式。这是市局今年推出的6类30项便民利民措施之一。
        西安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任军号多次指出,要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闹心事,让群众感到服务更人性化、更合理、更公平。继去年底市局出台6类25项便民利民措施后,今年继续围绕户政、交通管理、证照办理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多个方面,深入调研、应放尽放,再次研究出台6类30项便民举措,进一步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最限、延伸服务触角,使过去的“一点或少点集中服务”转变为“多点式便捷服务”,集中体现为便民、放权两大特点,实现了更多、更近、更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为了确保基层部门“责权统一”,市局对外开通了警风警纪投诉热线、110回访热线等,接受群众监督;对内组织开展专项督查行动,对落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完善调整,确保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亮点七:建设法制公安  贯彻依法治国
        [关键成效]
        ●实现了全年“三个坚决不发生”的目标,圆满完成了112批次警卫任务和87项126场次大型活动安保任务,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了一批矛盾纠纷,全市群体性事件同比去年下降22.7%。
        [关键措施]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公安工作,积极建立以法治方式预防惩治犯罪和以法治思维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力提升了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利益的能力。
        接处警和执法时随身携带执法记录仪,如今这已成为西安民警的刚性工作规定。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局已为全市每个派出所、执法业务部门和371位巡逻民警分别配备了执法记录仪,并建立起了相应的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执法人员执法责任追究机制,以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在用硬件建设提升民警执法能力的同时,西安市公安局还以规范执法办案场所建设应用为抓手,大力推进以法治方式预防惩治犯罪机制的建立,强化对执法活动监督,实现人权保障。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已完成执法办案场所改造130个,新建的办案区域相对独立,实行全视频监控覆盖;相应建立了依法讯问询问规章制度,确保执法活动在阳光下进行。
        为了牢固树立广大民警的法治思维习惯、熟练应用法治方式,市公安局贯穿全年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执法培训工作,通过邀请专家深入基层巡回授课、组织资深法官、检察官和民警座谈、编印相关法治教材等方式,使法治思维在广大民警中入脑、入心,培养公安民警对照、运用法律法规综合分析问题、综合判断问题、全面处理问题的能力。针对梳理出的执法难点问题,还逐一在法律层面予以规范,使民警在遇到如何依法执法、适用什么法律等问题时,都能一目了然。
        实行网上办案,是市公安局推进法制公安建设的又一举措,案件信息、证据材料上传、法律文书网上制作、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机制……这些都有力确保了民警执法办案的规范化,最大限度增加了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了不和谐因素。
        亮点八:改革警务培训模式  建设过硬公安队伍
        [关键成效]
        ●全市公安队伍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涌现出汪勇、郝世玲、刘方军等多个深受群众喜欢的先进典型,其中韩森寨派出所副所长汪勇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称号,受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接见。
        [关键措施]
        ●以能力建设为主线,多层次改革警务培训模式,不断催生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综合战斗力,为公安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和保障。
        不久前,全市公安民警聆听了一场以《解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主题的公安大讲堂,这是今年西安市公安局举行的第17场公安大讲堂。
        民警综合素质建设,如何建?市公安局党委深入改革警务培训模式,大力推进“政治建警、业务建警、从严治警”三大支柱建设,有效提升了全警综合素养。
        一是政治建警。在全警中深入开展政治学习活动,组织开展了“新时期群众工作法”征文等主题活动;定期在全警中举办公安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前来授课,不仅有效拓宽了民警的知识面,还促进了对党中央各项政策的正确理解与认识,铸牢了战斗精神。
        二是业务建警。突出教育训练工作重点,先后组织各类专业培训班120期,同时积极组织全局70余名实战教官和反恐队员参加香港教官团送教现场观摩教学活动,增进了业务交流;改进培训方式,与西北政法大学建立了为期5年的警务实战校局合作训练工作机制,与广州市公安局签订了“素质强警”交流合作协议,目前已选派2名优秀民警到广州市公安局随岗锻炼。
        三是从严治警。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等系列问责办法,从7大项13小项明确了纪委的监督责任,从制度上落实了“两个责任”;加强常态化监督检查,对民警纪律作风、窗口单位服务、平安建设、维稳安保措施落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和整改。
        当前,西安市公安局已将2015年确定为“综合战斗力提升增速发展年”,深入落实中央对公安工作的“六点重要指示”,坚持以反恐思维为统领,以法治公安建设为主线,以警务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创建平安西安“五防五打五管控”工作为着力点,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大力推进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队伍正规化、执法规范化“四项建设”,着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公安工作新局面,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