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出行新观察:公交都市还有几根"硬骨头"要啃

04.07.2015  14:48

西安公交总公司热线服务中心平均每天的话务量达到200多条。

    西部网讯(记者 王莹) 此前,西部网民生热线连续报道了西安市公共交通出行的新变化,无疑这些新变化给一些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记者也了解到,还有一些西安市民对自己身边的交通出行环境不甚满意。

    相关新闻 西安出行新观察:交通“投诉”为啥少了一大半

              西安出行新观察:地铁缓解长安10万客流出行难

              西安出行新观察:像等公交车一样等待公共自行车

              西安出行新观察:微型公交是填空补缺一把好手

    “出行难”遇到民营公交=无解?

    去年以来,家住凤城五路与贞观路一带的网友,曾先后7次在民生热线留言反映自家门口“公交出行难”,最近一次留言是在今年5月份。记者去年实地走访时了解到,虽然途经这个几万人大社区的公交线路有5条,却没有一条线路的收车时间超过晚上7点半。

    直到目前这种情况还是没有改变。“过去允许私人车主投资公交,因此凤城五路仍然存在两三路民营中巴。”西安市交通运输管理处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在给民生热线的回函中称,因调整的236路公交线路与民营公交线路有部分复线,将对其民营公交经营效益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运输旺季适时开通。

    今年3月,网友“书生”在民生热线留言询问,“2013年10月开通运营仅一天的公交173路因故停开,相关部门说尽快协商,到目前一年多过去了,为什么没有一点儿音信?”据了解,173路开通当天即遭到数名不明身份人员的阻拦,沿线公交站牌遭到破坏,线路被迫停运,该事件也引起同城媒体广泛关注。

    西安交通运输局在随后的回函中表示,就173路公交线路一事已经与长安区政府进行多次沟通,但在线路规划方案上未能达成一致,有关问题仍在协调解决之中。

    “由于一些公交线路的历史遗留问题,我们调整线路的工作也很难做。”西安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工作人员说。记者了解到,国营公交与民营公交之间的利益纠葛,一直是西安公交系统中的敏感话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公交网络的拓展。

    地铁通了 公交车咋还是慢吞吞

    王曼利是西安43路公交的一名驾驶员,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多次提交关于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议。2013年全国两会上,她曾披露了一组数据:城市公交的平均速度为12公里/时;而在上下班高峰期,则只有8公里/时。

    “大家可能会想,两条地铁开通了,公共自行车也有了,是不是公交车就能跑得快点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王曼利告诉记者,地铁、公共自行车普及以后,对公交车最大的影响是客流有所减少,“车上确实没有原来那么拥挤了,但是运行速度上并没有大的改变。

    王曼利解释说,私家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围挡、社会车辆小商小贩私自占道、非机动车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交车的运行速度。“比如城市地铁建设,三五年的施工周期里,造成道路拥堵不说,又要增加多少私家车?往往是,赶不上因此付出的成本。

    她认为,在西安当前的交通状况下,如果对私家车的数量不加以严格限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口号很难成为现实。

    公交都市还有几根“硬骨头”要啃

    目前,西安正在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为此交通运输管理处提出了“地铁更快捷、公交更便利、道路更畅通、市民更方便”的总体目标,构建以轨道交通和主干道骨架公交为主体、常规支线公交和微型公交为网络、自行车慢行系统为补充的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副研究员谢雨锋认为,随着百姓出行需求和出行频次的日益增长,有必要设立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来统筹管理城市公共交通。“将地铁、公交、自行车、出租车等全部纳入其中,赋予这个机构足够多的管理权限,建立城市大公交系统,避免因为小块分割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谢雨峰表示,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建立,首先需要进行一次充分的民意评估,其次还有几根“硬骨头”要啃。

    “一个是 ‘打车难’问题,涨价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出租车数量到底够不够用一直没有权威说法;二是小公共汽车问题,早在上世纪末北京就已经淘汰了所有的小公共汽车,而在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今天仍然奔跑在大街小巷,这些外观陈旧、运力有限的出行工具,到底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谢雨峰说。

请使用微信扫描添加民生热线公众号

点击进入民生热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