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向“硬科技之都”演进

19.01.2019  13:41

  西安光机所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上积极探索,形成了“人才+技术+资本+服务”四位一体的产业化模式。这是非接触式心率监测设备

   ◇西安以“硬科技”为抓手,原有大量“沉睡”在论文中和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被激活

  ◇“热带雨林模式”更强调雨水、土壤、空气、生物的多样性,给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西安近年依托当地科教资源富集的优势,以“硬科技”为抓手,探索高校和科研机构成果转化新路径,原有大量“沉睡”在论文中和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被激活。古老的西安,正在向“硬科技之都”演进。

  成果转化的“热带雨林模式

  什么是“硬科技”?在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副研究员米磊看来,“硬科技”是对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高精尖原创技术的统称,具有自主研发、长期积累、高技术门槛、难以被复制被模仿等特点。“简而言之,就是比高科技还要高精尖的科技。

  米磊给《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讲了自己经历的一件事。2012年的一天,米磊的女儿生病需要打点滴,但护士在孩子手臂上找了半天却找不到血管,连扎数针都以失败告终。这件事让米磊很受触动,他决心把西安光机所的现有技术成果转化一些出来,解决类似“扎针难”这样的痛点问题。

  2013年,西安光机所联合社会资本发起创办的创业投资孵化平台“中科创星”正式成立。作为“中科创星”联合创始人之一,米磊与“中科微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出了“扎针神器”——血管成像仪。这款设备可同时识别血管位置和深度,只要将手臂置于血管成像仪下方,打开开关就能清晰照出血管。如今,血管成像仪每年为“中科微光”带来数千万元收益,产品在南美、中东等海外市场广受好评。

  “‘中科创星’专注于‘硬科技’孵化,为处于不同阶段的创业者提供‘一站式’贴身增值服务,包括物理空间、科研平台、投融资、人力资源、知识产权、法务服务、创业培训等。”米磊说,过去研究所成果转化采取的是“农田模式”,专注于“铲除杂草”。而“热带雨林模式”更强调雨水、土壤、空气、生物的多样性,给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其自由地生长。

  专注于研究激光替代电镀工艺的西安必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飚,是“中科创星”“热带雨林模式”的受益者之一。“当年我们公司初创时难以融入市场,最难的时候公司账上只剩下10万元。如果不是‘中科创星’融资300万元,我们根本等不到今天。”王晓飚说,除注入资金外,“中科创星”还提供实验平台和研发设备,以及从公司注册、组织架构到创业培训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2018年,必盛激光的销售额预计突破4000万元,是2016年的10余倍。

  类似于“中科微光”、必盛激光这样的“硬科技”企业,“中科创星”从成立至今已孵化培育240余家,市值311亿元,累计实现投资21亿元。在“硬科技”企业推动下,西安科技创新活力加速释放。去年1至10月,西安市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95%、60.8%,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发展。

   城市合作的“新通道

  “硬科技”是靠科技创新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实现成功的。在去年底召开的2018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上,与会的诺奖得主、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科技企业领袖、知名投资人等普遍认为,“硬科技”有望成为国内外城市合作的“新通道”。

  据西安傲视智绘公司市场部总监牛林全介绍,作为一家掌握激光导航核心技术的公司,他们去年成功与上海艾崇机器人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推出了激光导航无人驾驶搬运车(搬运机器人)。

  “在智能制造领域,这种机器人能在无人工厂中自动上料、下料,进行劳动,我们用一个调动软件,就能给机器人自动分配任务。”牛林全说,“雇佣”这种机器人工人,需要在工厂车间中布设轨道磁条,而激光导航技术直接带动了我国该行业的发展,也为今后智能制造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西安南郊的一处企业孵化器中,西安知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周翔忙得不可开交。因为掌握了3D扫描成像的核心技术,公司产品已在市场上获得好评。“5G时代就要来了,网络在技术指标上比4G要提升很大,有了信息高速公路,在路上‘跑什么车’,是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周翔说。

  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知象光电通过建立43万张人脸照片数据库,已经能够让一个价值不足万元人民币的设备实现快速3D建模。如今,不仅国内外多家手机企业寻求与知象光电合作,好莱坞也有电影公司找上门来,希望能够利用这项技术提高电影特效制作效率。

  基于对西安发展“硬科技”前景的信心,不久前,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夫拉姆·赫什科与陕西一家民营企业共建“中国肽库”生物实验室,聚焦合成肽的研发。“我们聚焦前沿技术,研发的合成肽越多,就越有可能研制出新药物,造福更多患者。”赫什科说。

  另一位诺奖得主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在西安成立诺奖实验室,与西安理工大学合作进行镁合金3D打印研究。他说,在西安成立诺奖实验室和工作站,就是要发挥西安的“硬科技”优势,推动3D打印技术成果转化。

   逐梦“蓝海”服务实体经济

  有业界专家分析认为,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已经发生了三次重大技术革命,第四次技术革命或将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发生。

  米磊对此颇有信心,他说:“第一次技术革命是机器代替人,第二次技术革命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技术革命后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在很多技术领域的突破都是光学技术的突破,比如引力波的发现、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双光子显微镜等。下一个或许就是由光学推动的人工智能时代。

  在米磊看来,“‘硬科技’技术具有较高的成熟度,企业可通过消化吸收或适应性改进直接使用,服务实体经济。它的‘硬’体现在产品的超越性或成本的市场优势。”

  以做激光器起步的“硬科技”企业必盛激光,现在不仅能直接生产激光熔覆设备,还攻破了设备耗材——一种合金铁粉的技术瓶颈。在为一些中小型企业提供服务后,公司创始人王晓飚更希望公司的材料和产品进入制造业“蓝海”,为国产大飞机、高铁上的液压件提供加工服务。

  西安交通大学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高级工程师王俊岭认为,“硬科技”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石,也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内生驱动。从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陆续提出“再工业化”战略来看,以抢占尖端科技制高点为特征的角逐,仍会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为了帮助更多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中科创星”也在进一步完善产业孵化平台。在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一个能为创业公司出租光学试验的研究平台也在不断完善。一些正在接受孵化的企业负责人说,很多试验设备价格昂贵,现在孵化器能提供租赁这些设备,大大降低了创业成本,加速了科研成果转化效能。

  “科研成果转化率一旦提升,就能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换道超车’。”米磊说,就像2000多年前出使西域的张骞带回葡萄等农作物的种子、影响国人的生活方式一样,今天的“硬科技”,或许正在孕育一颗神奇的种子。

编辑:张楠



西安市出台20条新举措促进硬科技产业发展
  为了进一步激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体活力,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