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西安国际港务区:创新服务模式 加速产业集聚发展

04.12.2019  09:43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刘权锋翟羽佳)近年来,西安国际港务区坚持“港-区-城”发展路径,聚焦“三个经济”,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效率和质量。随着向西开放的铁路物流大通道进一步畅通,西安港的国际物流枢纽作用进一步凸显,产业集聚效益日渐增强,正在加速形成“外向型”产业发展新高地。

  2019年11月1日,满载着汽车配件等货品的中欧班列“长安号”驶出西安港,开往德国曼海姆。本次中欧班列长安号不仅首次实现了铁-海-铁联运,还首次使用全程统一运单,在各国边境站不用再重新办理运输单据,真正实现“一单到底”,提高了开行时效,提升了中欧班列长安号的竞争力。

  西安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将传统的走全程铁路运输的时间从过去的16天压缩为10到12天,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各铁路国家的对接,进一步优化铁路时效,持续性通过铁海铁联运和同一运单降低成本。

  通过新单证和新路线应用,西安港进一步优化了中欧班列全程组织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运行时效,不断为我省及周边企业,构建起更加高效便捷的海铁联运新通道。

   央行-长安号票运通信用分享流程再造纾解企业融资难题

  在西安港,由于园区物流和商贸企业都是轻资产、无抵押,很难获得银行融资。今年9月,西安港引入省市财政的担保和再担保体系,推出了“央行-长安号票运通”,通过西安港的平台公司取得银行授信,再分配给各物流商贸企业,货运火车票就能获得银行贷款,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融资困境。

  陕西丝路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元朝辉:“这个市场能做多大,完全取决于我们的资金是否能跟得上,所以资金就成了限制我们做大的一个问题,长安号票运通,它解决了我们在物流上的资金垫付的问题,可以助力我们把这个市场做得更大。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招商三局副局长李明:“相当于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项叠加,给这些企业助力,我们在“长安号”班列上去加大它们的贸易额和货运量,有效地缓解和解决了这部分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随着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不断创新,西安港务区还创造了“港口内移、就地办单、多式联运、无缝对接”的内陆港模式,加上园区正在打造的15分钟政务服务圈,优质的升营商环境,在助力中欧班列常态化高质量开行,搭建起畅达物流通道的同时,西安港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也不断增强。

   长安号”释放“西引力”加速产业集聚发展

  西安中晶伟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1月从深圳搬到西安港,6月开始投产,来陕后很快拓展了国际市场上的新客户,其中,中欧班列长安号快捷的物流效率帮了公司的大忙。

  西安中晶伟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钱西龙:“法国客户提的要求是45天到50天要交单,当时在深圳如果你做这个单子,你从海运发货时间就需要45天以上,所以这个单子你在深圳是没有办法接的,但是我们的长安号运行时间只有13天到15天,完全可以满足法国客户的快捷要求。

  比中晶伟业早两年来陕的思赢电子起初也是看中了中欧班列长安号打开的物流通道,经过两年的发展,公司已经从原来以内销为主,发展到目前70%的业务都是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输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陕西思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莉莎:“比如说吉尔吉斯,还有哈萨克斯坦和土耳其,那目前现在公司也有这个计划向俄罗斯市场开展业务,随着长安号的线路越来越多,下一步我们希望依托这个长安号,在每一个途经的国家,把我们的业务发展起来,越做越大。

  据了解,目前全国29个省市货源、超过七成的出口货物在西安港集结走向欧洲和中亚,西安港已成为内陆地区沟通全国、联通世界的窗口。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