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坛“红烛”:记西安培华学院两位省级教学名师

12.09.2015  14:36
            近年来,西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内涵,以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一批优秀的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忠于职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作出了骄人成绩。   刘利侠:学生成才是师者的光荣和责任


西安培华学院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刘利侠副教授

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九届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单,该院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刘利侠副教授被评为第九届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名师的理念:“得英才而育之”作为人生乐事。 刘利侠的课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气氛活跃,注重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她认真、严谨、热情的教学态度和新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
            她围绕应用能力的培养,将课程中理论性强的内容加以改造,增加作品分析和阅读,将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她针对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与课堂教学目标关系不够密切,或与中学内容重复的现象,都会加以筛选和补充。她将“翻转式”课堂理念应用到教学中,有效地进行课堂的讨论和互动,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她说:“教学十几年,最开心和满足的事情是看着学生步入社会,成为教师、职员,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看着他们每个人心里都还存有牵挂和留恋,牵挂学校、留恋曾经的课堂;看着他们人生的每一步,每一个脚印中,都铭刻有大学教育的印记。这个时候,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师者的光荣和责任。孟子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乐事,于我亦是如此。”                 
            ——名师的成长:每一天都做最好的自己 。刘利侠认为,人文学科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心中充满了敬畏。陶行知有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教师只需做好两件事:“为人”与“为学”。圣人亦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作为教师就要选择砥砺前行,每一天都做最好的自己,然后孜孜以求,在学海中徜徉和体悟其中的精妙,如此便能“传道、授业、解惑”了。
            因此,刘利侠多年来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学,孜孜以求、执着前行,不仅为古典文学的研究作出了贡献,也奠定了自身的古典文学功底。40万字的博士论文——《清初咏物诗研究》中对清初咏物诗的解读,填补了清代诗歌分题材研究的空白,对王夫之、屈大均、余怀等作家作品的深入讨论,对咏物诗学史的梳理,在该研究领域都具有开创性;主持完成了《唐代长安山水咏物诗研究》《唐代曲江游春史料钩沉与阐释》两个西安市社科规划课题的研究;参与一项省级课题:《月魂探幽——咏月诗之美学与诗学研究》;出版专著一部:《清初咏物诗研究》(台湾花木兰出版社2013年9月);公开发表了《乱离时逐繁华事 贫贱人看富贵花——论归庄、余怀“看花诗”中的遗民意识》论文10余篇,对清代诗歌和咏物诗两个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发表了《试论汉赋中的长安政治性格》《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杜甫曲江诗中的悲剧意识论析》等论文多篇,对曲江文学的文化内涵的发掘,在长安学研究中独树一帜。               
            ——名师的心愿:将“国学教育”融入素质教育。 刘利侠提倡将“国学教育”融入到通识课的教学中去,将“大学语文”课程打造成人文素质教育课,营造浓厚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她提出,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应树立“国学教育”在专业基础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需要整合其它专业教学资源,与多行业对接,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
            为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她主持了陕西省“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国学教育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实验区”的建设,编写了全人素质教育教材——《新编大学语文》。她还应邀为全校师生举办讲座,如《老庄哲学的人文情怀》《孔子的全人教育理念》《<诗经>中的女性文化精神》等。
            研习古典文学多年,刘利侠深切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它在人格塑造、生命启迪等方面的重要教育意义。正如刘利侠所说,她坚持将弘扬传统文化,美化精神家园,将民族精神贯穿到专业教学和素质教育中,已经成为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西安培华学院商学院常务副院长王西娅

王西娅:育人为本铸就名师风范               王西娅副教授现任该院商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方向:双语教学和旅游管理。1988年工作以来,曾获陕西省政府颁发的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主持和参与省级教学教改研究项目4项,主编双语教材1部,发表论文10余篇。2014年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仅有热情远远不够,还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从执教那天起,王西娅就没有放弃过对教学艺术的追求和对教学方法的钻研,“善行”“善知”便是她崇德重教最真实的写照。善行就是不断学习,砥励品格,勇攀学术高峰;善知就是了解学生需求,理解学生,关爱爱生。             她在教学上有一大特点:课上,注重与学生眼神的对焦,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捕捉学生的好奇心,体会学生心之所想,然后讲授专业知识时,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不断穿插学科前沿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并热爱所学课程,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课程有了认识,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明确目标,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才会更加主动与顺利。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同的生活感受和表现形式,会使学生形成不同的风格,不能强求千篇一律。但是,想要学好专业,必先树立专业思想。”这是王西娅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王西娅有自己独特的“手段”。 一是善于鼓励。 王西娅坚持“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只有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才能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只有不断关心学生,激励学生,学生的闪光点才会越来越亮,不足才会越来越少。所以,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她就会大力褒奖,并鼓励学生树立自信,更进一步。而对于学习比较吃力的、状态不好的学生,她就采取强烈的“攻势”,经常抽出时间,主动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最深的影响力有一半来自于老师,很多时候,老师的一句话或一个举动,可能就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是他的未来。对于那些‘恨铁不成钢’的学生,需要放下师长的姿态,以心换心,付出更多。” 二是学会引导。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的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强,有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还有的学生思维活跃等,王西娅一方面除了开展好日常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还注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解析爱好与专业的相通之处,为学生搭建平台拓展第二课堂,积极支持学生开展各类课外实践活动,施展各自所长,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爱好,渐渐地喜欢所学专业。引导学生多挖掘自己的潜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在对比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超越。 (责任编辑:徐绒绒)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