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健康医疗服务平台今年启动

27.02.2016  00:57
核心提示: 昨天,记者从西安市卫生计生会议上获悉,2015年全市平均期望寿命达76.01岁。出生人口性别比进一步趋于合理,今年启动西安市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年底前11家三级医院率先实现统一的网上预约、健康档案网上查询、在线充值。

昨天,记者从 西安 市卫生计生会议上获悉,2015年全市平均期望寿命达76.01岁。出生人口性别比进一步趋于合理,今年启动西安市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年底前11家三级医院率先实现统一的网上预约、健康档案网上查询、在线充值。

西安每个社区都设有中医诊室

2015年全市平均期望寿命达76.01岁。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0‰和6.0‰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进一步趋于合理,西安推行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签约式服务,签约250余万人;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2%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诊室、中药房,基层医疗机构门诊中药处方量占比达29.43%。

参合农民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

进一步提高2016年筹资标准,推进新农合市级统筹工作。科学调整新农合补偿方案,统筹区域内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达到75%以上。继续做好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个人报销比例达到50%以上。积极推进新农合信息平台建设,健全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加快建立新农合、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制度的信息互通和操作衔接机制。

每万名市民配备2名全科医师

规范医院收治病种和转诊流程,合理调整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利益分配机制,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加快建立全科医生体系,二级以上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为每万名城市居民和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2名全科医师,开展团队式签约服务。

城市二级医院向社区卫生机构转型

落实社会办医各项政策,新建医疗机构重点放在一港两基地、北客站以及临潼、阎良、户县三个副中心城市区,加强慢性病、儿科、妇产科、精神卫生、老年护理、康复等专科医疗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引导城市二级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科医院、老年护理和康复等机构转型,抓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面向群众多种需求的营利性医疗机构,放开服务价格,推动公立与非公立医疗机构错位发展。

11家三级医院实现网上挂号在线充值

启动西安市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年底前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市儿童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西安市胸科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第四医院、第五医院、第八医院、第九医院、红会医院等11家三级医院实现统一的网上预约挂号、健康档案网上查询、在线充值。组织全市二级以上政府举办医院做好网上预约挂号工作,确保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本报记者 张毅伟